Page 43 - 《石梁纪——天台山石梁云端秘境》
P. 43

第一章 天台高度  |  31



                经台下坞云居昼夜禅观,著有《金刚易知疏》;当代武术大师海灯,曾在一空置
                茅篷里精修禅密,高明寺方丈觉慧法师在至堂岸茅篷面壁修持……
                    永庆寺旁边是雪庵和青狮庵,乾隆年间,袁枚曾经到那里拜访过著名的画家
                梅谷先生,但是没有遇到,即使是三顾茅庐也无缘见面,只好遗憾地写了一首诗,
                “为访寺僧去,空山不见踪。茅篷无锁钥,自有白云封”,颇有唐代贾岛“松下
                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缘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味道,遗憾的是,在华顶茅
                篷他连一个童子也没见到。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来华顶山的时候,得知山上有二十多个佛寺,有
                一百八十多个茅篷。那些修行的人把自己锁在茅屋里,墙上开一个十五英寸的圆
                洞。茅篷里,有个修行的人来自上海,在一个洞里修行四年,断除心中罪恶的念
                头。李提摩太为他拍了一张照片,他很诚实,头发已经长到十英寸。李提摩太还
                参观了山上的其他茅篷:第一处门紧锁着没人应答,第二处看到了一个剃了光头
                的人打坐在垫子上,正在念诵《金刚经》。那人对李提摩太说,念诵《金刚经》
                有四十五年了,为李提摩太泡上一杯华顶茶,五十米开外,一对六七十岁的夫妇
                一边工作一边念经,他们是山上的采茶人,每采茶一斤可得八文钱。卖三斤所得
                到的钱,约等于三个先令。他们的旁边有个门洞,一英尺大,有个僧人在里面打
                坐,当时有一百多个人住在茅篷里,一般都不出来见客。
                    清代,有一个名叫辛丝的人到了华顶茅篷,遇到一位名叫静如的女修行者,
                说自己已经一百二十岁了。辛丝一激动,就写诗记之:
                        华顶访茅篷,铢衣飏晚风。
                        烟霞浮磬外,日月贮壶中。
                        药采村姬碧,花簪酒姥红。
                        玉颜忘甲子,应是李腾空。
                    山中无甲子,岁尽不知年,红尘纷纷扰扰,时世翻翻覆覆,那些潜心修行的
                人,靠一方山林,靠一泓渌水,面对一片云霞,自有一番天真妙趣。
                    我忽然想起,近代大德虚云与德韶、永明延寿等都居住在华顶茅篷之中,朝
                夕与云水相依,深得灵机妙杼。虚云大师活了一百三十岁,原籍湖南湘乡,生于
                福建泉州,俗姓萧(肖),初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别号幻游。他十八岁
                离开家乡,在十九岁那年到了福建鼓山涌泉寺,在涌泉寺当过水头、园头、行堂、
                典座,四年之后跑到后山岩洞中修头陀苦行。“居则岩穴,食则松果,渴饮涧水,
                髡发覆肩,衣不蔽体”,如此又过了数年,终是无成。后来到了浙江温州,一位
                行脚僧让他去天台华顶龙泉庵找融镜老法师。“融镜是天台第一有道德者,必能
                饶益汝也。”虚云大师到了华顶龙泉庵,看到虚云大师的装束,融镜顾视良久。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