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5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85
国清寺的重修和扩建,宋代堪称鼎盛。 据《天台山方外志》卷 4《山寺考》
载:
朱
①
封 宋景德二年(1005),改景德国清寺 。 前后珍赐甚伙。 合三朝
鳌
天 御书几百卷,后毁于寇。 独大师所题莲经与西域贝多叶经一卷及隋
台
集 旃檀佛像、佛牙犹存。 建炎二年(1128)重新之。 四年,诏改教为禅。
·
第 上方有兜率台,左右有五峰、双涧,号四绝之一。 上有三贤堂,谓寒
一
册
山、丰干、拾得也。 有锡杖泉、香积橱、诃罗大神像。 寺前有新罗园,
东南有祥云峰、拾得岩,东有清音亭,其最高处有更好亭。 后岩有瀑
布,循涧而下,尤为奇胜。
因此,《九域志》 称:“齐州灵岩(寺),润州栖霞(寺),荆州玉泉(寺),并国清
(寺)为‘四绝’。”充分表明当时国清寺的建筑景观在国内品位之高。
我们进寺内参访,受到监院允观法师和副监院月净法师的热情接待。 监
院告诉我们:国清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 重修。 1932 年增建。
“文革”初期曾遭毁坏。 1973 年,国家拨巨款整葺寺宇,增添法器。 改革开放
以后,进一步落实党的宗教政策。 1990 年以来,住持可明主持新建了玉佛阁、
五百罗汉堂、伽蓝殿和地藏殿等,同时加强环境建设,以适应国内外香、游客朝
礼和观光的需要。 目前,全寺建筑面积共 20000 余平方米,殿堂屋宇 600 多
间,是东南地区著名的一座大型古建筑群。
大雄宝殿是国清寺的中心,端坐在莲花座上的释迦牟尼铜像,慈眉善目,
两旁的文殊、普贤,腾疑决答,俨在灵山会上。 大殿左右的十八罗汉,系楠木雕
成,体态各异,形象惟妙惟肖,代表声闻弟子。 唐宋以来,国内外的天台大师,
无不以到此顶礼为无上荣幸。 至今,日本、韩国的天台宗法子,还一年一度远
渡重洋,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参拜。 因为这里是他们心目中无比庄严的天台宗
祖庭。
站在大殿前看,寺宇建筑依山而上,前低后高,檐牙高啄,很是壮观。 国清
寺主要有 5 殿(大雄宝殿、弥勒殿、雨花殿、观音殿、伽蓝殿)、6 楼(钟楼、鼓楼、
迎塔楼、吉祥楼、藏经楼、方丈楼)、7 堂(妙法堂、安养堂、止观堂、大彻堂、罗汉
① 国清寺于宋景德年间大修,遗址上曾出土当时重修用的铭文砖每块长 29 厘米,宽 14.7 厘米,上刻
“景德二年八月”6 字。 足见景德国清寺是宋真宗景德二年八月始建。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