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8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88
心”,表达了对师长的极度孝敬。 智者圆寂后,他导承遗旨,将遗书送到扬州,
呈交晋王。 晋王即派司马王弘遵照智者遗旨建天台寺(大业元年,杨广称帝,
始改称国清寺)。
章安开始受到隋炀帝杨广的重视,是在炀帝决定在道宫请慧庄、法论讲述
智者《维摩经疏》之时。 考《国清百录》卷 3《皇太子弘〈净名〉》书疏第八十一》
中有这样的记载:
右庶子张衡宣令:慧日道场僧慧庄、法论二师,于道宫讲《净名
经》,全用智者疏,判释经文。 一日两时,躬亲临听。 令扬州总管府,
遣张谐到天台,有谙委智者法华义者一人,仍赍疏入京,使到寺。 寺
差灌顶,随使应令。 疏到,付司缮写。 写竟,付灌顶校勘。 勘讫,入宫
受持。 右庶子张衡宣令:引灌顶入辞面奉。
仁寿二年(602)八月十八日,令旨云:弟子重先师法门,故相劳苦。
师亦须为法,勿以为辞。 今遣大都段智兴送师还寺,为和南大众,好依
先师法用行道,勿损风望也。 好去,并有布施:飞龙绫法衣三百二十
领,猫牛酥两瓶,光明盐一斛。 右庶子张衡宣令:别赐灌顶物,金缕成
弥勒像,并夹侍菩萨、圣僧,周匝五十三佛,织成经坛七张,织成经袋二
口,熏陆香一百斤,苏合和香一斤。 又令书一函与众,又遣扬州司军参
军蔡恪到为智者设千僧斋。
大业元年(605),杨广决定为智者建碑,要来京的僧使智璪提供智者一生
的行状。 智璪回答说:“先师(智者) 从生以来,迄至无常,其间灵异,非止一
条,并是弟子灌顶记录为行状一卷,由在山内,未敢启。”杨广十分赞赏,又问起
灌顶。 智璪说:“灌顶师在寺,本应出奉参见,为患痢四十余日,不堪在道。”可
见杨广也很关心这位智者高足的情况。
杨广的话后来是一一兑现了。 他亲自为国清寺题额,“填以雌黄,书以大
篆”(见《国清百录·表国清启第八十八》)并遣人送至国清寺悬挂。 大业元年
(605)十一月二十九日,他又“敕度四十九人出家。 (赐)熏陆香二斛,筑四周
第
土墙造门屋五间,设一千僧斋,物二千段,米一千斛”(《敕度四十九人法名第 二
辑
八十九》)。 于是,“山僧山民,载欣载喜。 始知诸愿菩萨,更相启发,或作五品
古
(指智者),或统万机(指杨广),光显三尊,利益国土。 庆此含情,幸闻休瑞。” 刹
考
(《国清寺众谢启第九十》)不久,秘书监柳顾言奉敕撰《天台国清寺智者禅师 察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