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94
光居一焉。 天台国清寺祖堂亦然。”也就是说,当时国清寺的天台祖堂中还有
高丽波若的图像。 波若(562-613)于隋开皇十六年(596)来中国求学,在天台
山佛陇从智者大师学习教观。 智者对他不远千里前来求法的精进精神非常感
佩,对他说:“汝于此有缘,须闲居静处,或辨妙行,华顶峰去此不远,是吾昔日
头陀之所。 往彼进道,必有深益。”(《大正藏》卷 49,第 199 页)波若谨遵师诲,
在向智者学得般若三昧之后,至华顶山宴坐修持 16 年,未尝下山。 后圆寂于
国清寺。
唐代新罗僧来中国求学的更多,不少僧人专修天台宗。 如开元年间,著名
的新罗三禅师法融、理应、纯美入天台,从玄朗大师学习天台教观,勤学苦修,
融通教旨,于开元十六年(730) 回国弘法。 随着来天台山求学的新罗僧愈来
愈多,有人还在国清寺前建新罗园。 据《天台山全志》记载:“国清寺前有新罗
园,唐新罗僧悟空建。”如今,沧桑变幻,我们已找不到新罗园的旧址,只能从佛
史记载中,联想当时新罗僧与中国缁素结下的深厚法缘。 如当时天台山大慈
寺僧法照,有《送禅师归新罗》诗云:“万里归乡路,随缘不算程。 登山百衲敝,
过海一杯轻。 夜宿依云色,晨斋就水声。 何年持贝叶,却到汉家城!” (《天台
山全志·艺文》)
①
五代至宋,高丽僧众来天台山从羲寂 大师(919-987)参学的,络绎不绝。
羲寂,为天台宗十五祖,精通教典,辩才无碍。 他有两位著名的外国弟子,即高
丽谛观和义通。
谛观是奉高丽国王的敕令护送天台宗典籍来到吴越国的天台山的。 据
《佛祖统纪》卷 10《谛观传》称:“唐末教籍流散海外,今不复存。 于是吴越王
遣使致书,以五十种宝往高丽求之。 ② 其国令谛观来奉教乘,而《智论疏》《仁
王疏》《华严骨目》《五百门》等,禁不令传。 且诫观师,于中国求师问难,若不
能答,则夺教文以回。”谛观来到螺溪传教寺参谒羲寂,听了他关于天台教理的
讲述,“一见心服,遂礼为师”(同上)。 以后,他根据羲寂的讲述,将天台宗的
藏、通、别、圆四教义理加以整理概括,撰成《四教仪》 一书,生前不为人知,圆
第
二
寂后才得以面世。
辑
古
① 羲寂为天台宗第十五祖。 其事迹详见《佛祖统纪》 《螺溪振祖集》 及天台地方史志等。 但《宋高僧 刹
传》误为“义寂”,近来出版的不少史书亦从之。 盖因羲与“义”的繁体字形近而误。 考
察
② 另一说是吴越王同时“遣使日本,求其遗逸”,寻访天台典籍。 事见《释门正统》卷 3《弟子志》。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