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1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21
舍 ,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 ,皆悉明了通达。 又得菩萨净三昧 、日星宿三
①
②
③
昧 、净光三昧 、净色三昧 、净照明三昧 、长庄严三昧 、大威德藏三昧 。
⑦
④
⑥
⑧
⑨
⑤
朱 于此三昧,亦悉通达。 尔时彼佛欲引导妙庄严王,及愍念众生故,说是《法华
封
鳌 经》。 时净藏净眼二子,到其母所,合十指爪掌 白言:“愿母往诣云雷音宿王
天 华智佛所,我等亦当侍从亲近,供养礼拜。 所以者何? 此佛于一切天人众中,
台
集 说《法华经》,宜应听受。
·
第
二 母告子言:“汝父信受外道,深着婆罗门法 。 汝等应往白父,与共俱去。”
册
净藏净眼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而生此邪见家。”
母告子言:“汝等当忧念汝父为现神变,若得见者,心必清净。 或听我等,
往至佛所。”
于是二子念其父故,踊在虚空高七多罗树,现种种神变,于虚空中行住坐
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现大身满虚空中,而复现小,
小复现大。 于空中灭,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 现如是等种种神变,令
其父王心净信解。
时父见子,神力如是,心大欢喜,得未曾有。 合掌向子言:“汝等师为是谁?
谁之弟子?”
二子白言:“大王! 彼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今在七宝菩提树下法座上坐,于
一切世间天人众中,广说《法华经》。 是我等师,我是弟子。”
父语子言:“我今亦欲见汝等师,可共俱往。”
于是二子从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为父已作佛事 ,愿母见听于彼佛所出家修道。”
① 慈悲喜舍:合称四无量心。 (1)慈无量心,能与众生快乐之心;(2) 悲无量心,能拔众生苦难之心;
(3)喜无量心,见人离苦得乐,生庆悦之心;(4)舍无量心,怨亲平等,舍怨舍亲。
三十七品助道法:指三十七种有助于到达涅槃彼岸的方法。 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
②
力、七觉支、八正道。 以上七类三十七种,大乘视为助道,小乘则认为是正道,故又称三十七道品。
③ 净三昧:指圆离三垢的三昧。 住此三昧,能消除贪瞋痴三垢,心性圆明清净。
④ 日星宿三昧:日,譬喻实智;星,譬喻权智。 住此三昧,了知权实不二,一心万行,万行一心。
⑤ 净光三昧:住此三昧,本性清净无染,能现出无量光明。
⑥ 净色三昧:住此三昧,自性清净无染,能普现一切色身。
⑦ 净照明三昧:住此三昧,自性清净光明,能照了一切,无有障碍。
⑧ 长庄严三昧:住此三昧,自性清净圆明,能永远示现庄严,心无所著。
⑨ 大威德藏三昧:大威伏恶,大德护善。 住此三昧,具备十力,含摄万法,福慧智慧,悉皆增长。
合十指爪掌:即合掌,又称合十。 印度以合掌为敬,同时兼表心专一。
婆罗门法:又名婆罗门教,以婆罗门阶级为中心而发达之印度古代宗教。 约形成于公元前七世纪,
以《吠陀》为最古经典。 奉梵天、那罗延天、湿婆三大主神。 主张生天涅槃,把人分为四个种姓,而婆罗门神
圣不可侵犯,享有特权。 后来演为印度教。
佛事:此处指托种种神变,开示佛道正法。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