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2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32
十方一切国土。 永远亲近供养一切诸佛,永远随类化度一切众生。
智者认为,妙音菩萨及其眷属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遵循了净华宿王智
佛的教诫。 经文中净华宿王智佛对妙音菩萨说的一段话,是以衣、室、座为准
则的。 智者说:“夫佛身与理相称,不得见卑小而忘其尊严,此约如来座为诫
也。 夫师及弟子智、断具足,师既施权,弟子亦隐其实,此约如来衣为诫也。 夫
依报国土,皆正报所感,如来以慈临大千,宜须高须下,勿睹依报而忘正报也,
此约如来室为诫也。 此佛弘经,亦敕三意,彼尊诫约,诸佛道同也。”他认为,彼
土弘经和此土弘经,对弘经菩萨的要求是一样的。 这实际上是再一次重复了
他对弘经法师在“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仪轨方面的严格要求。
《妙庄严王本事品》中记有四位菩萨的本事:华德菩萨即是过去的妙庄严
王;光照庄严相菩萨即是过去王夫人净德;药王及药上二菩萨即是过去妙庄严
王的二子净藏及净眼。 故事称:在云雷音宿王华智如来之世,净藏及净眼二子
本来就是久修菩萨行的法王子,母亲净德亦是信奉佛法者,唯其父王信受外道
的婆罗门法,深著邪见。 二子以种种神变,感动其父,弃邪归正,而成现在的华
德菩萨。
经文中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知妙庄严王,他的两位王子净藏与净眼,曾于
过去供养了六十五百千万亿恒河沙数诸佛,亲近诸佛、恭敬诸佛,于彼诸佛座
前听闻受持了《法华经》。 他们两位菩萨之所以这样修行,就是为了慈悲邪见
如妙庄严王那样信奉外道的众生,使之住于佛法的正见。
妙庄严王终于觉悟到佛法成就了如此不可思议的功德,从此,他不再生邪
见憍慢等诸种恶心,并归依了佛法。 智者认为,这是药王、药上二位善知识的
力量,佛门应当有这样的善知识,愈多愈好。
所谓善知识,即是正直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人。 又称善友、善亲友。 圆
晖的《俱舍伦颂疏》卷二十九称:“与法者为上亲友,与财法者为中亲友,仅与
财者与下亲友。” 《华严经探玄记》 卷十八举人、法、人法合称等三种善知识。
智者在《摩诃止观》卷四和《童蒙止观·具缘》中则将善知识分为三种:一、外
护善知识,指从外护持,使能安隐修道;二、同行善知识,行动与共,相互策励;
第
三、教授善知识,指善巧说法。 而在本经《文句》 中,他进一步细分,认为善知 三
辑
识有四种:“善知识能作佛事,此则外护善知识;示教利喜者,此则教授善知识;
︽
所谓化导,令得见佛者,此则同行善知识;令入菩提,此则实际实相善知识。”本 法
华
品中的药王、药上二菩萨可谓兼有四种善知识的功德,所以经中说:“若有人识 文
句
是二菩萨名字者,一切世间诸天人民,亦应礼拜。”当然,这也是对一切努力演 ︾
选
说和闻持《法华经》、教导正道的善知识的崇敬和礼拜。 释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