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8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28
处,下化利益。 随他所宜,现八部像。 略用二力,随所堪任,其事如此。 三者、
修敬,身旋面礼。 如文。
劝发为二:一、请问劝发;二、誓愿劝发。 有问有答,问者,遥闻经竟,恋法
无已,远来之志,志在劝发,是故更请正说,劝发自行,更请流通,劝发化他。 如
来若许二途再演,光光 无极,是故双请也。 佛答:先总,次别,三结。 别列四法
①
名,如文。 其既双请,如来巧答,略举四以蔽诸。 何者? 四法之要,该括正通。
何者? 佛虽无偏,若能远恶从善,反迷还正,开权知见,显佛知见者,则称可圣
心,诸佛护念。 若佛知见开,则般若照明,是植众德本,亦是入正定聚。 不乱不
味不取不舍,亦是发救众生。 当知此四,与开权显实,名异体同,无二无别。
又,“佛护念”者,是开佛知见。 “植众德本”,是示佛知见。 “发救众生”,
是悟佛知见。 “入正定聚”,是入佛知见。 迹门之要,此四收矣。 又,迹则有
本,从本开示悟入,故有迹中开示悟入。 今开迹即显本,本迹无二无别,以四法
答其请正,于义明矣。 以四法答请流通,流通之方,唯三唯四。 “发救众生”,
是入如来室;“入正定聚”“佛所护念”,是着如来衣;“植众德本”,是坐如来座。
是弘宣之要,即四而三。 “发救众生”,是誓愿安乐行。 “入正定聚”,是意安乐
行。 “植众德本”,是口安乐行。 “护念”,是身安乐行。 当知后四即前四也。
一答酬其两请,举四冠罩一经。 《法华》 之重演,斯经之再宣,远来之劝发,其
义如此。
三、结者。 于如来灭后,必得是经。 旧云:“能行四法,于未来世,常手得是
经。”今谓不尔。 上文云:“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 又云:“咸令众生,开、
示、悟、入佛之知见。”盖《法华》之正体,能行四法,必得此解。 名解为经,此结
其请正之问。 若能运此解行传与他人,他人得斯信解,成初依人,能得真解,成
第二、第三、第四依人,此结其请流通之问。 此意不见,浪作余说耶?
“白佛”下,第二、誓愿劝发。 文为二:一、护人;二、护法。 护人为六:一、
攘其外难。 初、总攘其难,故言使无伺求得其便者是也。 次、别攘其难,举十二
非是也。 二、教其内法。 凡三番教训:初、行立读诵,乘六牙白象安慰其心。
次、坐思惟,复乘六牙教示其经,与其三昧也。 陀罗尼,旋假入空也。 “ 百千 第
三
旋”者,旋空出假也。 “方便”者,二为方便道,得入中道第一义谛也。 后三七 辑
一心精进,复乘六牙,示教利喜、说呪。 如文。 三、覆以神力。 若闻若持,莫非 ︽
法
神力。 如文。 四、示胜因。 若能五种法师,即三世佛所。 为种、为熟、为脱,此 华
文
句
︾
① 光光:指从佛身所发出的二种光明:[1] 色光,又称身光,系发自佛身,为肉眼可见的光明;(2) 心 选
释
光,又称智慧光,系自佛智所放,能加护众生的光明。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