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0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260

妙,可与徐霞客并擅胜场。 全祖望评其文云:“浑朴之气,大类逊志斋(方孝

           孺)”;郑性誉其“气充辞达,骨健理真,又随在能发议论,卓然成家”。 这些评
      朱    价,都是正确的。 他的《书范滂诣钩党狱后》《书(宋史)赵鼎免相亲友不敢问
      封
      鳌    讯一节后》等文章,均议论风发,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他的诗作,大多思想
      天
      台    深刻,蕴藏着丰富的哲理。 如《石梁》诗:
      集
      ·             烦恼无端有,登亭气即清。 深尝世路险,翻觉石梁平。 触景头头
      第
      三
      册         悟,看僧个个行。 昙华香入梦,殊愧负平生。
                作者游石梁,登昙华亭,于安闲静穆中,反思着世路的艰险:正直的人受到

           打击,真理被视为谬误。 于是,在他的眼中认为。 比起艰险的世路来,险峻的
           石梁反觉平坦得多了。 作者细细品味着昙华的清香,对自己长期混迹的浊世

           深为痛恶,因而产生了出世的思想。
                他为什么把自己的集子取名为《名山藏副本》呢? 其《自序》中说:“有告
           予者曰:‘善藏书者,必多录副本以备忘。 第誊写维艰,曷不谋诸剞劂乎? 且吾
           子毕生兢兢以君父为重,时忌知无所犯也。 天下大矣,文人多矣,我固不敢知
           曰世必有其人,亦不敢谓必无其人也。 苟无其人,则此副本不过供人覆瓿已

           耳;名山所藏者,依然在也。 倘有其人,则子之文必行且传矣;不几转笑名山之
           藏者为赘疣乎?’”实际上,他是明知自己的看法与世有乖,而决心将书稿“藏

           之名山,传之其人”的。


                                     博闻强记的齐召南


                齐召南(1703-1768),清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 字次风,号琼台,又号
           息园。 天台城内人。 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授检讨。 历充《大清一统
           志》《大清会典》《明鉴纲目》《续文献通考》诸书纂修及副总裁官,后官至礼部
           右侍郎。 他学识渊博,一生著述不下数十种,主要为历史地理或地方志书,如

           《水道提纲》《蒙古五十一旗考》 《山东诸水考》 《运河水道编》 《太湖源流编》

           《浙江诸水编》《西藏诸水编》 《云南诸水编》 以及与人合纂乾隆《温州府志》
           《永嘉县志》等。 此外,还著有《历代帝王年表》《史汉侯官考》《后汉公卿表》
           《宝纶堂诗文钞》《赐砚堂诗文集》等。 其历史地理方面的著述多收录于王锡
           祺所编的《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确是一位著述等身的学者。
                关于齐召南的生平,《清史稿》中有他的传记,本文想从地方史料中的有

           关记载,谈谈他的轶闻,以补史之缺。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