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6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256

且辅以教育措施。 “谨学校,正礼俗”。 全县民风很快好转。 七个月后,政绩

           斐然,“以卓异闻于朝”。
      朱         当时,宣宗诏令朝中大臣各荐良令。 少保杨溥与学士马愉各书所荐,皆范
      封
      鳌    理名。 宣宗遂决定提升范理。 在落实具体职务时,也有过争议。 马愉说:“理
      天
      台    贤而文,宜督学之职。”杨溥却说:“(理)为县既得名,俾任民牧尤宜。”宣宗经
      集
      ·    过斟酌,擢范理为湖北德安知府。 正在这时,杨溥之子从湖北石首县进京省
      第
      三    父,州县官皆赠重礼,托转杨溥;范理独不赠。 人服其廉直。
      册
                范理任德安知府的时候,当地有数百户农家,田地被楚王府护卫所侵占,
           而田租却要由被侵占的农家承担。 范理遂上疏劾楚王府。 结果,被侵占的田
           地全数归还农家。 范理还很重视文教,主持修《德安府志》。 在任 9 年,民颂其

           德。 后来。 他以优异的政绩超陟福建左布政使,德安百姓为立“去思碑”。
                景泰元年(1450),范理改任贵州左布政使。 贵州当时尚是荒袤未开的僻

           远之地。 范理到任时,布使司衙门还未落成。 他便以驿站为衙署,办理公务。

           为了使少数民族了解汉族的规章制度,他发布公告时,兼用少数民族的文字。
           耿直族百姓“以事诣府,则开怀纳之”。 他耐心了解他们的情况,解决他们的

           困难。
                贵州任满,范理又因政绩卓著,擢南京工部右侍郎。 南京当时系“留都”。
           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的宫殿年久失修,破损不堪。 他受命修葺,估
           计费用很大。 为了不加重百姓的负担,他奏准出售芦场的新苇、分局的腐木破

           炭和内库旧储的布帛,得银万两,用作修建之资。 经过一年整修,自郊庙,宫

           殿、内外诸署、城楼卫表等等,皆面目一新。
                当时,各地运往南京粮仓的粮食,每石米船侠所需运费高达 3 斗。 范理认

           为天下太平,兵士无事,漕运官粮之事,可让兵士来做。 他奏请朝廷:让每个运
           粮的兵士直接在船中支取三个月的粮饷,将节省下来的运费———十万石米,作

           为赈荒之用。 朝廷听从了他的奏议。
                成化六年(1470),他转任南京吏部左侍郎。 这时,他因积劳成疾,多次上
           疏,请求回乡养病,但朝廷没有准许。 九年(1473),他满考赴北京述职时,病卒

           于途。 年 64。 归葬于天台前山。 状元商辂为撰神道碑。
                范理为官清廉。 《台州府志》中称其:“居官清慎忠勤,一以兴利为主……
           官至侍郎,家无半掾寸土之增,服食粗粝如贫士。”他更耿直,敢于“碰硬”:对
           于像楚王府这样的皇亲国戚,他官巴结都唯恐不及,他却敢于弹劾;少保杨溥

           推荐了他,他始终不去杨家致谢,直到杨溥死时,他才“祭而哭之”。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