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125
悉三数一贯,而谦让不自盈,也未尝预示可否。 人问的吉凶悔咎,他则据理以
答,不涉神异。 他曾对人说:“有道德者有神通,无道德者无神通……关尹五千
惟明道德,可知道德,体也;神通,用也。 取其用而遗其体,适成其妖孽。 君子
则不然,廓其真灵,养其真气。 积之宏、畜之久,及时流露,有行乎其所不得不
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之妙。”闵一得一生遵循沈轻云教诲,继承他的思想,认
为沈轻云所授《天仙心传》,直指太上心宗,不外“虚寂恒诚”四字。 于是,他便
根据沈轻云多年对他的口授纪录,加以注述,整理成书。 道光十二年(1832),
闵一得 75 岁时,将其刊行于世,名《天仙心传》。
他在《天仙心传·自序》中认为,修道要先取法古之圣人,“三教经文,洗
心以读之。 自知身世不二,性命一物”。 而世运、道运之通否明晦,其机由人,
运道惟神。 所以“上古至人,治世功法,惟自尽己以为功,即使人人尽己以为
学,何等简易”。
闵一得反复强调修仙一定要做到“一意虚寂,念中无念”。 他说:“尽己在
于净念返诚,初学者但崇止念,晋造自然,终始不贰,自还先天。 故欲还先天
法,惟一意虚寂,念中无念,自然后天气寂,先天乃现。”
闵一得在其他著作中也反复强调,若能做到“一意虚寂,念中无念”,不论
是炼丹或养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他在《还源篇阐微》 中说:学道是“始于有
为,终于无为。 有为之功,只是正位凝命、养我浩然;无为之诀,只是自强不息,
养其无形”。 能做到这样,“炼丹自是容易。 即不修炼,亦足祛病延年,老而强
健。”这话是十分正确的。
闵一得晚年矢志著述,他的思想学说,融合儒、释、道,特别是融合儒学的
特征极为明显。 《金盖心灯》8 卷,阐述龙门派源流溯源,发潜幽秘。 据《龙门
正宗觉云本支道统薪传》中《第十一代闵大宗师传》记载:“沈师羽化金盖山,
师遂主之。 闭关修道……遂启龙门方便之法,以三教同修。 儒者读书穷理,治
国齐家;释者参禅悟道,见性明心;道者修身寡过,利物济人。 至律、法、宗、教
四宗及居家出仕、人山修道、寻师访友、蓄发易服,均俾有志者自然而行。” 第
九
闵一得所辑《古书隐楼藏书》,收书内容比较复杂,其中既有道教内丹理 辑
论和功法、丹经注释等内容,也有全真派教理、教规和佛教经咒等。 其中有些 台
山
内丹功法与龙门派传统丹法不同,但仍继承王常月之说,重视心性修持。 沈一 道
教
炳所授《天仙心传》说:“天仙心学,既无卦爻,又无斤两,彻始彻终惟守无念两 史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