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鹿城史志》二O二一·秋冬(总第十六期)
P. 101
他自小就是一个不畏强权好打抱不平的人!他在温州民间流传有这么
一个故事;一次,刘提学要游雁荡。四品官员要游雁荡,当地必须要进行
高规格高档次的接待,雁荡山百姓为凭空增加负担而发愁。这时尚是诸生
(秀才)的张璁主动表示有办法阻止当官的进山,大家都嗤笑这个年轻人,
但事实证明了张璁并非大言欺人。张璁让和尚拿着他写的诗在半路上拦住
刘提学,刘提学读了张璁的诗,打消了游雁荡的念头,诗云:“海内衣冠
集雁山,草茅无路得追攀。山中定扫豺狼道,天下谁当虎豹关?玉辇奚从
瞻乐地,金樽未许破愁颜。江湖廊庙心相似,莫道渔樵尽日闲。”(《上
刘提学游雁山》)。
当他在“大礼议”受阻时,发出长叹:“臣始为一介书生,辄犯朝怒,
生死在于呼吸,身家危于旦夕,幸而免者。惟一点孤忠照临日月之下而已!”
(《张文忠公集》奏疏卷 4《再辞陈情》)“独怜知已少,只见直躬难。
若问唐虞治,终期白首看。”(《赴南京留别诸友》)
在创办书院时寄托情怀:“苍生有望山中相,白首愿观天下平。青衿
登进乐相与,日听沧浪歌水清。”
他在“大礼议”斗争获得全面胜利的“伏门之狱”第二天,欲辞官,《诗稿》
卷三乙酉有《七月十六日谢恩》诗云:“旭日钟声过雨迟,趋朝真负圣明知。
得观礼乐曾三召,惭遂衣冠已十辞。麋鹿山中频有梦,凤凰池上本无期。
休疑野老还争席,四海嗷嗷独泪垂。”亦著有《礼成辞职》表明心迹:
“逢圣明在上,议著当代典礼。臣与桂等,其始生不
同方,官不同署,窃见一时朝议,有乖万世纲常,是以见
同论同,遂不嫌于犯众,理直气直,乃不觉于成仇。幸获
圣明,难胜众口。伏蒙特旨,升臣以学士之官,责臣以备
讲之任,彼时不辞无以明微臣之志,终辞无以答圣明之心。
今明诏重颁,大礼攸定,实皆出自圣明裁断,非臣愚昧所
能与也。
越 瓯
文 人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