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鹿城史志》二O二一·秋冬(总第十六期)
P. 23

海坛山与嘉福天宁



                      天宁寺对于永宁巷来说,如同一个剧本的高潮,也是永宁巷的灵魂。
                  天宁寺旧名为“报恩光孝禅寺”,意为顺应天意,保一方安宁,大约是北

                  宋政和间(1111 - 1118)改的。明初逆川大师受戒于此,后寺毁于火,
                  其后数次重建,历经修葺,香火鼎盛,名扬海内外。温州民间一直有“外
                  有护国、太平,内有嘉福、天宁”的说法。

                      我很小时便知道天宁寺是温州四大名刹之一,时常随同小伙伴进寺院
                  玩耍。天宁寺的建筑宏大,大雄宝殿里释迦牟尼和形态各异的罗汉造型,
                  营造了庙宇的庄严肃穆,在我们幼小心灵中也种下了对佛佗的敬畏。青石

                  的柱子,高高的台阶,粉黄的墙壁,一派明清建筑风格。寺院里有一株枝
                  繁叶茂的大榕树,格外引人注目,高大的树冠,足有三层楼高;树干也很

                  粗大 , 若无五六人合抱是搂不住的。记得一位小伙伴从树上掉了下来,人
                  也昏死过去。我们吓得双脚瑟瑟发抖,不知所措。
                      嘉福寺在天宁寺的东面,相距不远,规模也不如天宁寺,但建于唐代,

                  历史久远些。据章纶后人章育生、章小明称,嘉福寺边上曾建有明代著名
                  诤臣章纶祠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一亩九分,拥有二十一间,有专人守

                  护管理。章纶(1413 - 1483),字大经,号葵心,出生雁荡山麓南閤村。
                  明正统四年(1439),章纶登进士第,获授南京礼部主事。景泰年间升任
                  礼部仪制郎中。因“性亢直,不能偕俗”“好直言,不为当事者所喜”,

                  在礼部侍郎位二十年不得升迁。成化十二年(1476),章纶辞官回乡。后
                  人于弘治辛酉(1501)建祠,并塑像。如今祠堂没了,嘉福寺也没了,仅
                  剩下嘉福寺巷地名。

                      从我们懂事时起,天宁寺便是营房,驻扎着解放军,营房里弥漫着浓
                  浓的蒜味。这里的解放军都是南下的官兵,仍喜欢北方的大蒜。那时解放
                  军与地方百姓关系密切,如同鱼水情深,因此进出永宁巷的部队马车,受

                  到居民的爱戴。马蹄声中,淘气的小孩可以跳上马车,与解放军叔叔一起



                                                                                     往 事
                                                                                   琐 谈
 13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