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鹿城史志》二O二一·秋冬(总第十六期)
P. 90

力量包括五位非温籍门生共十四人,全被列入五十九人党籍名单,永嘉学

           派因此一蹶不振,而周必大则被指责为“伪学”领头人。
               《宋史·周必大传》:“自庆元以后 ,(韩)侂胄之党立伪学之名 ,
           以禁锢君子 , 而(周)必大与赵汝愚、留正实指为罪首”。宋史虽然将周

           必大、赵汝愚和留正三人(三位丞相)列为“伪学”的“罪首”,貌似他
           们都与永嘉学人关系不错,其实留正因与周必大是政敌的缘故,所以对永
           嘉学人并不感冒。对此,朱熹看得很清楚:“留(正)疏伪学,以上下文

           考之,正谓永嘉耳”。可见,庆元党禁的发酵,与留正于淳熙末年以攻击
           道学为名,专门攻击永嘉之学不无关系。
               在庆元党禁中被边缘化的永嘉学派的“政治干部”,包括陈傅良、薛

           叔似、叶适、蔡幼学及宁波楼玥等,都属于周必大“战队”的。如薛叔似
           是薛季宣的学生,与陈傅良是儿女亲家,孝宗皇帝为挺周必大,特意将薛

           叔似提拔为左补阙(一种谏官的官职)。而看周必大不顺眼的光宗皇帝,
           一上来就把薛叔似的谏官职务给拿掉了。
               而陈傅良的学生和同科进士、瑞安蔡幼学(1154 - 1217,郑伯英女婿)

           曾累官兵部尚书,永嘉学派主力军之一,在庆元党禁中,也被从秘书省正
           字发配为福建常平提举。

               周必大去世后,宋宁宗于开禧三年(1207)命楼钥为周必大撰墓碑铭。
           可见,周必大与永嘉学派、永嘉学人还真有点“生死缘”。宁波人楼玥和
           郑伯英同年,累官吏部尚书、资政殿学士,在庆元党禁中被贬知婺州。楼

           师从薛季宣,与陈傅良“义兼师友”,自称“虽不得执经其门,尝深叩之……
           与止斋游,前后三十年”,并为撰《陈傅良神道碑》:“中兴以来,言理
           性之学者宗永嘉。”楼玥曾任温州教授、乐清知县及温州知州,是推动温

           州宋代文化发展的有功之臣。











           80
           81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