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鹿城史志》二O二一·秋冬(总第十六期)
P. 92
,而当时有拥立新皇帝之功权
第六天便向朝廷提出 “尊皇考 ”的议礼之事
倾朝野的内阁大学士杨廷和等旧臣,强烈要求他认朱厚照的父亲朱祐堂(也
就是朱厚熜的伯伯)作“皇考”,改认亲生父亲叫“皇叔”,亲生母亲兴
献王妃叫“皇叔母”,他的母亲也得改口叫他“皇侄”。于是嘉靖坚决不
接受。在议礼过程中廷臣们门户之见猖獗,屡屡想方设法反对嘉靖。在其
母妃兴献王妃从湖广安陆抵达通州的时候,便对“考孝宗”的事情愤愤不
平地说“安得我子为他人子!”朱厚熜本欲登上皇位之后对自己的亲生父
母等进行一番尊礼,结果次次受文官势力反对无法实施,再见母亲也被气
得不行,使其产生放弃王位的想法。此时,张璁刚中进士不久,正在礼部
观政。他自小就胸怀大志,好打抱不平,且博学多才,在 7 次赶考未中进
士期间曾在家乡温州创办罗峰书院(后被嘉靖赐名改为“贞义书院”)专
门授讲“礼”学,平日熟谙史事,精于《三礼》之学。“议礼”则正是他
平生学术的强项。再加上张璁出生在父母早亡的高龄家庭,刚出生即被弃
养,他在寄养的环境中备受呵护,受到了温州民间最淳朴的民风熏陶,真
挚善良!当时已有很多人因支持嘉靖被反对派围攻和打压,并且在杨廷和
授意“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的恶劣形式下,张璁冒着生命危险于正
德十六年七月三日上疏力主尊兴献王为“皇考”的《正典礼第一疏》。
《张文忠公集·奏疏》有《正典礼第一二、三、四、五、六、七疏》,
其第一疏云:
“臣窃谓孝子之至莫大乎尊;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
养。伏维皇上应天顺人,嗣登大宝,乃即敕议追尊天兴献
王以正其号,奉迎圣母以致其养,此诚孝子之心有不能自
己者也。兹者朝议谓皇上入嗣大宗,宜称孝宗皇帝为皇考,
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兴献王妃为皇叔母兴献大
王妃者,然不过拘执汉定陶王、宋濮王故事,谓为人后者
为之子,不得复顾其私亲之说耳。伏承圣谕,以此礼事体
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