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鹿城史志》二O二二·秋冬(总第十八期)
P. 22
“只有具备这种赏心的人才能真正感受自然之美”;
“如果说谢灵运自觉意识到了鉴赏自然之心 ( 即赏心 ),并进而打开
世人对于赏心的眼界,那也绝非过言”;
“自然风物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有受到触发的人类感情在其中添
入了兴趣,它才是美的 ; 可见只有具备赏心,才能感受到自然的美。”;
“赏心的萌芽不久由于魏晋之间老庄的流行与接触自然山水的频繁而
被培植起来,一直发展到谢灵运的对于赏心的自觉意识。换句话说 这意
味着写景诗从 抒情诗中独立了出来”……
这些对于谢灵运山水诗的独到评论,被小尾郊一录入《中国文学中
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 11 月出版,第 164 至
167 页),这是高度概括与解读谢灵运山水诗的美学理念,为人们欣赏谢
灵运山水诗,提供一个情境互动、心景互融的审美思维方法。
除了《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小尾郊一还有《谢灵运》
《谢灵运的山水诗》等专门论述(宋红编译《日韩谢灵运研究译文集》《谢
灵运研究丛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7 月出版)。
2. 顾彬:谢灵运诗中的自然是归于内心的精神象征
顾彬,即沃尔夫冈·顾彬(Wolfgang Kubin),1945 年生于德国,是
著名的汉学家,著有《中国诗歌史》等。他对于以大自然作为人类审美对象,
对中国历史上文人的自然审美观,有较深的研究心得。在《中国文人的自
然观》一书中,他对谢灵运的山水
诗进行深刻地阐述。
顾彬从谢灵运于公元 423 年离
任永嘉郡守还乡、写下《初去郡》
这首诗,来作为谢灵运自然审美的
精神意境来解读。他认为这是谢灵
运“把自然当作官场对立物观点的
一个极好例证。在位为官意味着与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