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鹿城史志》二O二二·秋冬(总第十八期)
P. 17

境穷微,追情入妙,然非本来灵妙,别具炉锤,未易登其堂奥也。唐时追
                  琢大盛于垂拱、神龙之间,而穷于贾岛诸人之辈。”“永嘉四灵”之宗崇

                  贾岛诸人,奉行苦思琢炼之风,论其渊源,固聿自谢公。灵运所作,不率
                  易下语,每一篇皆殚精深思苦练而成,四灵之苦吟功夫亦深得于此。四灵
                  契友薛师石在师秀卒后悼怀说:“无复东岩招谢客。”(《寄题赵紫芝墓》)

                  东岩,即永嘉郡城积谷山麓谢客岩,传为灵运“池塘春草”梦中得句之处。
                  可见谢公是往日他们琢思清吟参悟借镜的古贤先哲。灵运有《登江中孤屿》
                  作,徐照《江心寺》赞云:“却疑成片石,曾坐谢公身。”深表敬慕仰怀。

                      灵运多创佳句的作风,亦为四灵派诗人所承继。四灵辈常以“好句”
                  相砺,刻意追琢磨莹而出以新俊,颇多秀联隽语。象徐照“芦花新有雁,
                  莎叶尚鸣蝉”(《舟中》);徐玑“寒烟添竹色,疏雪乱梅花”(《孤坐
                  呈客》);翁卷“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冬日登富览亭》);赵

                  师秀“野水寒初退,平林绿半敷”(《谢耕道犁春图》),这些写景超妙、
                  “磨砻”所得的名隽,可以看作为灵运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白
                  芷竞新苕,绿  齐初叶”诸咏一脉相承的绮丽馀波。

                      谢灵运的山水诗在体物写貌和经营布置方面,独具技法章法,特色鲜
                  明,世称“大谢体”。自宋以来,温籍诗人登临吟咏之作,在相当大的程
                  度上受到谢诗的熏陶影响。对此,钱志熙教授《谢客去后的永嘉山水——
                  谢灵运山水诗风及其在温州诗风中的传承》有精辟的论述,列举翁卷、赵

                  师秀、李孝光、陈高、何白等人山水之什,写法上明显体现了“大谢体”
                  的特点。
                      在纪念谢公出守温州一千六百周年,写竟此文,为赋短章,用表敬仰:



                                   春草池塘赋句新,中川孤屿发高吟。
                                   名城山水发祥地,谢客风流曜古今。










                                                                                     念 纪
                                                                                   辑 专
 09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