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鹿城史志》二O二二·秋冬(总第十八期)
P. 25
纪的行旅写作》三联书局 2022 年三月版,第 125 页)。她并以谢灵运《登
池上楼》一诗,点评“谢灵运与陶渊明一样,喜欢在诗作中为自己的生活
方式做出解释与辩护”(同上 126 页)。
诚然,田晓菲通过谢灵运山水诗所表述生命时空的终极性概括,颇有
哲思性,也为读者解读谢灵运提供一个哲学的思考方法。
2. 萧驰:对谢灵运诗境与温州山水进行实地考察
2010 年 5 月,我曾与著名中古文学研究学者、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中
国文学教授萧驰,讨论谢灵运山水诗的温州地域文化问题。萧驰为深入研
究谢灵运山水诗的人文地理意涵,曾特地走访考察谢灵运活动的江南一带,
实地考察谢灵运的山水诗境与自然实境,并对自然境遇与诗文景观进行比
较和评判。在他《诗与它的山河——中古山水美感的生长》《大谢‘山水’
探秘》文中,详细记录了谢灵运山水诗与温州山水实地景域,且进行一字字,
一句句,一联联的地理环境考辨,将地名与诗境一一对应分析、考辨验证。
比如对“蹑屐梅潭上,冰雪冷心悬”(《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
诗中“冷”字,进行触觉、温度、听觉,到心理感受的通感分析。经他的
“提示”,当我们再站在梅雨潭瀑布前,确实有了与古人相似的“冷”字
通感之妙(萧驰《诗与它的山河——中古山水美感的生长》三联书局 2019
年 11 月,北京第三版,第 101 页)。
此外,在《佛法与诗境》一书里,萧驰还对谢灵运与佛教及诗境的呈
现进行分析,这是英语学界最早以佛教背景讨论中国山水诗发生的研究论
文。他以谢灵运数位名僧好友如慧远、昙隆之间的关系,及谢灵运有关佛
学的论著,证明这位诗人的大乘佛教信仰(萧驰《佛法与诗境》台北联经
书局,2021 年 10 月初版第二刷,第 17 页)。而每读萧驰的书,对这位考
证严谨的学人,均会产生由衷的感佩。
念 纪
辑 专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