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鹿城史志》二O二二·秋冬(总第十八期)
P. 68

历史矛盾才得以化解。

               此后,我搬至人民路中侨大厦皮革宿舍,计 25 平方米。后又辗转住
           过公园路、学院路,温迪路那个七楼,对老年人实在不合适,上得去下不来;
           三年前搬到瓯海梧田。此处甚好,房子大小适中,南北西均朝塘河,绿荫

           深驻,烟树历历,流水环绕,南眺大罗山,北望牛山,既养眼,也适合养老。
               几十年间七次乔迁,从五马街到沙帽河、人民路、公园路、学院路、
           温迪路、瓯海梧田泽霞街,也曾经目睹外祖父松台山麓叶德昌老宅、五马

           街沈家老屋、人民路公房被夷为平地。我住过的房子还有 3 处未被拆。
               社会在发展,观念在变化。几十年来,我们从城市搬到郊外,房子却
           越搬越舒适,这都得益于城市建设品味的提升。而今,新温州高楼大厦林立,

           老温州古街小巷弥足珍贵。可以看出,每一次的迁居也是伴随着社会的进
           步。

               至此,以一首七律聊表心怀——


                            梦忆松台郭璞令,唤醒白鹿月边耕。

                            鳌居孤屿江天色,龙泽江垟佛国情。
                            老屋拆推鸥涙落,古村明灭鸟心惊。

                            何期古郡清芜秽,还我东瓯北斗城。

























           60
           61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