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鹿城史志》二O二二·秋冬(总第十八期)
P. 71
温州的十万供销大军崛起,大部分人都喜欢乘船到上海中转,至全国各地
接业务或采购材料。据说海上航运末开通之前,公路起点站在丽水。我们
温州人出差只能坐“猛獐船”,由纤夫顶着逆流拉着绳索到丽水,再乘长
途大客车。最早的大客车,是尾驮有煤气发生炉的那种,从丽水至金华转
火车。
随着客流量的增多,轮船改为每天一班。但还是一票难求。记得那时
的船票价格:二等舱,11.20 元,4 人舱;三等舱,8.7 元,8 人舱;四
等舱,7.6 元 12 人舱;五等舱,5.5 元,多人大舱。若买不到船票,也会
发售部分没床位的“散席”票,也称“统舱票”,每位 5.5 元,每人上船
后可领一草席和毛毯,在走廊或五等统舱旁找个空地当铺位。
乘客上船提着大包小包不奇怪,用扁担挑着行李也不是稀罕。往上海
去的温州旅游,难免会带着温州土特产、干海货、瓯柑密桔之类;返回温
州的,则往往会从上海带回那个年代堪称稀有品的“的确凉”或“尼绒布
料”、鞋类等物品。这些物品当年要凭计划券购买,上海产算是高档物品,
甚至也算精品。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到温州的船票更加难买。上海海运局申温线的
售票处,设在上海金陵东路 1 号。每年年关将近,返温的温州人从全国各
地流向上海中转。金陵东路 1 号售票厅排队购票的场景甚是壮观。在售票
厅外先排队编号,有时要等好几天;等到手背上写上了编号,便可按序买
到票。那时亦有票贩在倒卖船票,黑市的票价比正常的高出好几倍,甚至
一张票卖几百元。
上海至温州的船上,时间过得也很快。船上有餐厅,晚上有电影,小
买部有售书籍和副食品之类。我们温州老乡在全国各地跑业务,因为乘船
回家,大家聚在一起了,操着不同的口音,谈各地的新闻,客舱里大家谈
笑风生,甚至是欢乐。记得有一次乘荣新轮返温,有幸当上了“旅客代表”,
参加船长主持的会议,协同船工搞好船上安全工作,并且要提几点意见以
纠正船上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上海客运荣新轮是“服务先进船”,才有这
嵘 峥
月 岁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