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1 - 教育志(一)
P. 381
有132所,在校中学生5.46万人,教职员0.35万人。全省设有公私立中学的市、县已近60
个,约占其时市县总数的3/4。
表76-7-1-10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浙江省中学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资料来源:《浙江省抗战期内教育统计》(省档案馆馆藏资料L032-000-2128)、民国《第二次中国教育统
计年鉴》第四编。
其时,在杭嘉湖及宁绍一带敌占区内,江伪政权也曾先后设置有“省立”模范中学(后改名
“省立”杭州中学)、女子中学、杭州高级中学、嘉兴中学、湖州中学(后改名吴兴中学),杭州“市
立”中学,德清、嘉善、平湖、崇德、海宁、桐乡、余姚、慈溪、奉化、绍兴、浦江等“县立”中学(或初
级中学),以及“公立”浙东中学(后改为鄞县“县立”中学)、浙东女子中学(后改为“省立”宁波
女子中学)、昌国初级中学(办在定海县)。此外,在杭州、宁波、余杭、绍兴等地尚有少量私立
中学存在,外国教会办的嘉兴私立明德女子初级中学则一直留在敌占区嘉兴办学。但各校就
读学生人数不多,且常有抗日情绪流露。
6.战后的复员和恢复
民国34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省教育厅随即订颁《中等学校复员计划初步实
施办法及注意事项》,组织各省立中学于民国34年下半年至35年上半年间,分期分批迁回。
县立中学与私立中学的复员也分别按此计划实施。其时:不少省立中学的原有校舍或已被夷
为平地,或已被日军拆毁改作他用,尚存者也需费大力整修;一些战时新设的省立临时中学则
本无固定校舍,需在复员过程中另作安排。省教育厅遂对省立中学的恢复计划又做了调整:
省立临时联合高级中学和临时联合初级中学迁回杭州,分别恢复为省立杭州高级中学和省立
杭州初级中学;省立建国中学随省政府迁回杭州,先后借孝女路天长小学校舍、铜元路省立女
子中学校舍复校(民国36年定址于通江桥);省立浙西第一临时中学迁至嘉兴县,以原嘉兴中
学附属小学校址重建省立嘉兴中学;省立浙西第二临时中学迁至吴兴县,接收原南门考场的
日军营房为校址,重建省立湖州中学;省立浙西第三临时中学并入省立严州中学,于严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