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教育志(一)
P. 84
范畴,讲述经义常引当代实例,以使明体达用;二是注重游历,通过实地调查考察,获得实际知
识;三是注重健康,常令学生习射、投壶、游戏;四是注意修饰,服装和举止要求端正、庄重。
(七)太学管理
南宋临安太学设祭酒1人,综理学务,一般以四品官员担任。下设司业和丞,司业协助祭
酒综理教务,一般以正六品官员担任;丞为祭酒的秘书。并设太学教授10人,分别讲授各类
经书。此外又设学录、学正各5人,分别执行教务、训导等方面的职事。并选取成绩优异的上
舍生20人为学谕,作为助教,以其所授传谕诸生。
临安太学下设3个机构。一为厨库案,掌管太学的钱粮与颁发书籍条册;二为学案,掌管
文、武学的公私补试,升补考选行艺;三为杂案,掌管太学的杂务。各案设胥长1人为主管,胥
吏1人为副手,胥佐6人分别经办各种具体事务,贴书6人分工负责文书缮写工作。并有医
官2人,负责太学生员的伤病治疗。
生员所居各斋舍,分设斋长和月谕各1人,负责对生员的德行考查和学规整饬。各斋斋
长每月按考核情况对斋生作出简评和评定等第,并记录在案。生员若犯学规,分轻重五等惩
罚:“轻者关暇几月,不许出入,此前廊所判也。重则前廊关暇,监中所行也。又重则迁斋,或
其人果不肖,则所迁之斋亦不受,又迁别斋,必须委曲人情方可,直须本斋同舍力告公堂,方许
放还本斋,此则比之徒罪。又重则下自讼斋,则比之黥罪,自宿自处,同舍亦不敢过而问焉。
又重则夏楚摒斥,则比之死罪。”①
三、宗学
宗学是专供皇族子孙读书的学校,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始置。南宋绍兴四年(1134
年)于临安睦亲坊(今杭州弼教坊)复置宗学(时称宫学),内分小学和大学。初建时规模为大
学生50人,小学生40人,大、小学职事各5人,共100人。
嘉定七年(1214年)后,仍改宫学为宗学,并修葺、增广校舍,建有大成殿、御书阁、明伦
堂、立教堂、汲古堂,以及“贵仁”“立爱”“大雅”“明贤”“怀德”“升俊”6幢学生斋舍。生员则以
100人为额,并置宗学博士、宗学谕各1名,前廊职事4名,各斋斋长、谕各1名。嘉定九年,宁
宗降诏规定:凡皇族谱牒上有名籍者,其子孙以三载一试,补入为生员。补试方法与太学同。
宗室子弟8~14岁入小学,每天读识20字,以《论语》《孟子》为基本课程,再加诗对。20
岁以上入大学,课程与太学相同,以讲诵经书为主,并仿太学制,实行“三舍试补法”。宗学的
月书季考等,均按太学、武学体例施行。
四、武学
武学是宋代培养军事人才的专门学校。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建于临安前洋街太学
之东。初定“武学生上舍15人,内舍25人,外舍40人为额”,后从礼部、兵部、国子监之请,确
① 〔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学规),吴企明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