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1 - 雍正开化县志(点校本)
P. 351
351
耳。家世受《易》。万历甲寅,负笈灵鹫,从沈无回师游,因窥《诗经》大旨。吾师有言:
“《易》取象外,《诗》在言表。”旨哉!六经一贯矣。崇祯癸酉,浪走京师,为天官氏所
夺,归而下帷读《诗》,遍考注疏及先辈诸诂,私心窃喜,谓得诗人不可解之閟,愧非专门,
仍以《易》应科目。此后三战三北,非《诗》之罪也。迨甲申以来,杜门不出,偶得三百篇
旧本,以为销夏送老之资。讽咏之余,漫笺数语,多前人所未发。丙戌七月,避兵花桥荒村,
秋老无人可语,再一拈动,又有一番新趣。今春糊口蒙馆,删繁去复,合而录之,觉乱离贫
寠,鬼蜮雀角,身所难堪,蚤已见之,篇中正好研经味道,一笑置之也。孔子所如不合“无
可”二字,足概一生,却自寻出路,曰无不可,岂非不可中,原有真可耶?删定六籍,亦若
是矣。夫嶰谷之竹,爨下之桐,池边之方响,无不可以叶天籁而正雅音,千古神交,敢自阻
隔,以为不可哉!独念夏秋之际,改窜已多,他时侍教高明,尽发吾覆,此编当不留一字。
既不能谈《易》折角,又安能说《诗》解颐,恶知余所谓可者之非不可耶?予滋惧矣。
《春秋取》自叙三叙俱见《府志》 蒋泰宾
《春秋》者,孔子正名之书也。正名所以正人心也。正名一论,为卫发之,当日果艺达
三贤相顾踌躇,皆未领略,甚且以身殉之。人心是非,摇乱一至于此,安可不亟正也?《易》
教微,而失得不足以惧人,曰此事前之迂筹也。《诗》教废,而美刺不足以惧人,曰此事外
之闲评也。不得不就行事之深切著明者,而论列之。欲正将来之是非,先正既往之是非;欲
正天下之是非,先正宗国之是非。故借《编年》一书为案为断,而名始正也。盖末世惟知有
利耳,君不正其君,臣不正其臣,父不正其父,子不正其子,使顾名思义人心当有怵惕不安
者,有万世不易之义,无一时可征之利也。正名所以正人心也。是故《春秋》作而《易》教
复明,《春秋》与《易》相为表里者也。《春秋》作而《诗》教复兴,《春秋》与《诗》相
为终始者也。读《易》不可不读《春秋》,《易》其律令,《春秋》其断例乎。读《诗》不
可不读《春秋》,《诗》其巽言,《春秋》其法语乎。则请以读《易》之法读之,观玩之法,
大义凛然,不必深文巧诋,而始为洁净精微也。则请以读《诗》之法读之,讽诵之间,大义
豁然,不必容隐逸贼,而始为温柔敦厚也。善善长,恶恶短,义在劝勉,防未然,儆初萌,
义在表微,皆《易》与《诗》之义也。义者,皆孔子之所取也,则正名以正人心之深旨也。
后人推尊太过,曰:褒贬严于一字,赏罚及于身后。夫褒贬赏罚,岂告老之大夫所得行于天
王、国君哉?又曰:帝王百世不易之大法,考三王而建天地也。惇典庸礼,命德讨罪,圣人
以天子自处也;春生夏茂,秋肃冬藏,圣人以天自处也。此又愚所深惑,而不敢取也。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