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雍正开化县志(点校本)
P. 69
69
收之年,仓箱充实,本可积蓄。乃酬酢往来,率多浮费,遂至空虚。夫丰年尚至
空虚,荒歉必至穷困,亦其势然也。似此之人,国家未尝减其一日之粮,天地未
尝不与以自然之利。究至啼饥号寒,困苦无告者,皆不节俭所致。更或祖宗勤苦
俭约,日积月累以致充裕。子孙承其遗业,不知物力艰难,任意奢侈。夸耀里党,
稍不如人,即以为耻。曾不转盼遗产立尽,无以自存。求如贫者之子孙,并不可
得。于是寡廉鲜耻,靡所不至。弱者饿殍沟壑,强者作慝犯刑,不俭之害一至于
此。易曰:不节若则嗟若。盖言始不节俭,必至嗟悔也。尔兵民当凛遵圣训,绎
思不忘。为兵者知月粮有定,与其至不足而冀格外之赏。孰若留有余以待可继之
粮。为民者知丰歉无常,与其但顾朝夕致贫窭之可忧,孰若留贮将来为水旱之有
备。大抵俭为美德,宁以固陋贻讥,礼贵得中,勿以骄盈致败。衣服不可过华,
饮食不可无节,冠婚丧祭,各安本分,房屋器具,务取素朴。即岁时伏腊,斗酒
娱宾,从俗从宜,归于约省。为天地惜物力,为朝廷惜恩膏,为祖宗惜往日之勤
劳,为子孙惜后来之福泽。自此富者不至于贫,贫者可至于富,安居乐业,含哺
鼓腹,以副朕阜俗諴民之至意。孝经有曰: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尔兵民其身体而力行之。
隆学校以端士习 第六条
古者家有塾,党有庠,州有序,国有学,固无人不在所教之中。专其督率之
地,董以师儒之官,所以成人材而厚风俗,合秀顽强懦使之归于一致也。我圣祖
仁皇帝寿考作人特隆学校。凡所以养士之恩,教士之法,无不备至。盖以士为四
民之首,人之所以待士者重,则士之所以自待者益不可轻。士习端而后乡党视为
仪型,风俗由之表率。务令以孝弟为本,才能为末器识为先,文艺为后。所读者
皆正书,所交者皆正士。确然于礼义之可守,惕然于廉耻之当存。唯恐立身一败,
致玷宫墙。惟恐名誉虽成,负惭衾影,如是斯可以为士。否或躁竞功利,干犯名
教,习乎异端,曲学而不知大道,骛乎放言高论而不事躬行。问其名则是,考其
实则非矣。昔胡瑗为教授,学者济济有成。文翁治蜀中,子弟由是大化。故广文
一官,朕特饬吏部悉以孝廉明经补用。凡以为兴贤育才化民成俗计也。然学校之
隆,固在司教者,有整齐严肃之规,尤在为士者,有爱惜身名之意。士品果端,
而后发为文章,非空虚之论,见之施为,非浮薄之行。在野不愧名儒者,在国即
为良臣,所系顾不重哉?至于尔兵民,恐不知学校之为重,且以为与尔等无与,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