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9 - 《台州市志》下册
P. 449

平原及沿海社会风气较山区开放,工商意识较强。渔民则热心公益,讲求意气,豪

                 迈刚烈。天台尚武习俗,民风强悍。明王士性《广志绎》卷4:“宁、绍、台、温连山
                 大海,是为海滨之民”,“海滨之民,餐风宿水,百死一生,以有海利为生不甚穷,以

                 不通商贩不甚富,闾阎与缙绅相安,官民得贵贱之中,俗尚居奢俭之丰。”明代中叶

                 后,从“其俗犹朴茂近古”,逐渐演化为“民庶丈夫辄衣文绮,履丝策肥;妇女饰以金
                 翠珠琲”。清乾隆《黄岩县志》说:“黄岩其民秀而敏,皆以文艺相应,有邹鲁风。”清
                 嘉庆、道光之后,“丧葬嫁娶之费,争事角胜”,民间“嗜烟(鸦片)之风”。但纵观历

                 史,“士重廉耻,代产伟人,宋明以来人文蔚然,卓然为浙东生色”。(《台州府志•风

                 俗》)
                     民国时期,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发生变革,风气渐开。辛亥革命民俗大改革,

                 男子剪辫,女子放足与禁吸鸦片。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兴起破旧俗、立新
                 风的波澜,反对男尊女卑、包办婚姻,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主,部分陈习与新风并

                 存。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根本变革,风俗亦随之而变。禁止陋俗,废除封建迷
                 信习俗,保留良风朴俗,并注入新的内涵,增加许多新风新俗和法定节日,如春节慰

                 问驻军及军烈属,向老干部、老职工拜年,访问特困群众;清明节祭扫烈士墓,进行
                 革命传统教育;重阳节改老人节,开展敬老尊老活动。50年代,关心政治、先公后私、

                 艰苦创业、勤俭节约、参军光荣、资助受灾者、帮助烈军属和五保户等渐成风气。
                 80年代后,开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先河,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文明单位、文

                 明村逐渐增多。21世纪初,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
                 尚,弘扬“硬气、灵气、大气、和气”的台州人文精神,提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

                 美德、个人品德,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社会风尚。





                                               第一节  岁时习俗




                     岁时习俗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节日,有立春、立
                 夏、立秋、冬至等时令节日。20世纪80年代开始,节日气氛渐浓,并注入新的内容和

                 形式。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人们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

                 早起,放炮仗(爆竹)于门口,称开门炮,设香案供祖宗、天地。邻里亲友见面互道
                 恭喜。走亲访友,送年礼,吃年酒,统称拜岁,以初八为限。上年有丧事人家,以初

                 二为“白日子”,设祭开吊,称接纸,忌串门拜年。舞龙、滚狮等民间娱乐队表演相
                                                                         宗教  民俗  方言    · 1505 ·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