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2 - 《台州市志》下册
P. 452

第二节  礼仪习俗




                     婚姻    旧时有童养媳、纳妾、典妾等,婚姻多为父母包办。程序有说亲、踏亲
               (相亲)、定亲纳聘、迎娶、回门等,与省内各地无大差异。结婚仪式称拜堂。民国后

                 期,城镇有行“文明婚礼”者,家长主婚,缙绅证婚,司仪唱礼,以鞠躬代跪拜。20世纪
                 50年代初贯彻《婚姻法》,废除包办、买卖婚姻,男女双方自由恋爱,或由旁人介绍相

                 识,父母同意,去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书,并作健康检查。婚礼崇简,新娘由女伴相
                 陪步行至男家,散发糖果香烟等,略设家宴。60~70年代,大多由男方用自行车队迎

                 接,宴席酬宾,分赠袋装喜糖红蛋,无其他礼仪。80年代后,彩礼高价,置办铺张,轿
                 车迎亲,婚宴靡费。纳聘订婚仍在通行。集体婚礼,政府提倡,响应者不多。旅游

                 结婚者亦不多,较时兴的是蜜月旅游。
                    “洞房经(歌)”为婚礼中因仪式而传唱,最突出特点是对歌。先由司仪边唱仪

                 式歌边完成婚礼过程,再吃“洞房菜”和闹洞房,由唱“洞房经”等大量对歌完成。有
                 拜父母亲、八仙开锁、开门、摆十三花、抱龙灯等40多项仪式。这种特色婚礼,今很

                 少流行。
                     生育  旧时生育风险大,禁忌多。孕妇忌进庙宇祠堂,忌动刀斧,忌剥鸡蛋、桂

                 圆等食品,忌烧菜时翻炒,忌杀鸡,忌见猴、虎等不常见动物和丑陋人物,忌糊窗户

                 纸等等,意在防止难产、流产。产后忌风吹,忌生冷,忌外人进入产房。产前要“送
                 过水面”,由娘家在新妇怀孕时送麦面(或米面)、鸡蛋、虾皮、鱼鲞等,给孕妇改善营

                 养。婴儿出生后,亲朋贺喜,主人家请吃“长寿面”。娘家送豆腐皮、鱼鲞、虾皮、红
                 糖、鸡蛋等食品和婴儿衣裤等,称望月里或送月里,亲友也有送礼者。产妇要吃大

                 量红糖、姜汁。生下长子要办喜庆酒席,称落地酒或生儿酒。婴儿满月后才可抱出
                 产房,颈挂五彩长命线。满一周岁叫对周或够周,要烧“对周面”,连同猪肉送到娘

                 家,娘家制作雪团、包子、米糕等回赠,称对周果,婿家以此分赠亲友邻居。娘家同
                 时送婴儿衣服等,称对周衣。婴儿一二岁后,母亲带孩子去娘家,要用墨或烟煤把

                 孩子的额头点黑,在路上避免“闲神野鬼”侵扰,谚称“榻榻乌,望外婆”。
                     政府提倡新法接生,分娩多入医院,生育禁忌大多消除。望月里及满月、对周

                 仍在。
                     生辰    俗谚“富做寿,穷做亲”。富户逢十“做寿”,30岁一次,40岁因四与死谐

                 音而忌停,以后每隔10岁做一次寿。做寿时,早一个月向亲友发请贴,早3天布置寿
                   · 1508 ·    台州市志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