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6 - 《台州市志》下册
P. 456
束发加网,士戴方巾,民戴圆帽。或童生未入泮者,虽年过期多不冠,畏戴帽也。
国朝(清朝)剃发结辫,夏戴凉帽,冬戴暖帽,贵贱一体,虽三尺童子无不戴帽如成
人。”男子穿汉式对襟外衣,圈领、搭襻纽扣;女子穿汉式右侧开襟外衣,窄袖。内
衣用套衫或双襟。男女外裤,腰头另出,便于系扎。乡绅士子与店家商人,戴瓜皮
帽,穿长衫。民国时,女兴旗袍,男兴礼帽。公务人员及知识阶层穿中山装。小
儿穿戴,以肚兜最具特色,以其适合南方暑热天气。20世纪50年代后,通行中山装
(男)、列宁装(女)。“文化大革命”时,青年男女盛行军便装。80年代以后,盛行茄
克衫、运动服、西装;妇女时装,诸般时尚款式不多时日,即从上海等外地大城市传
入,并已渐入农村。
旧时以棉纱土布居多,常以蓝白纱线为经纬,质厚耐磨。夏衣喜用苎麻布,称
夏布,硬挺不沾汗、透气凉爽;或以生绢为底料,单面涂以栲胶,称栲绢。富裕人家
以丝绸为衣,称纺绸衫。本地出产棉花、苎麻、蚕丝,日常衣料大多由农家自纺自
织,机织“洋布”仅有少量进入,皮、毛衣料仅有富户购用。外衣颜色以蓝和黑蓝居
多,一般由染坊染制,也有家庭自染者,乡间少女喜红绿布料。民国时期,机织布
逐渐深入城乡,与土布并用,士林蓝、印花布风行一时。20世纪50年代以后,斜纹、
卡其等机织布盛行,60年代有纬线染成蓝色的花布。70年代以后,各种化纤布兴
起,土布绝迹,染坊停业。近年用料日趋高档,皮、棉、丝、毛、化纤诸般衣料品种繁
多,任意选购。
劳动者在劳作时,以腰巾为防护布。山民、工匠和长工,系双开叠式深蓝腰
巾,形如小裙,便于蹲伏和步行,称围裙,现已无人使用。渔民出海时穿栲汁衣
衫,以棉布浸栲汁染制,色深褐,耐咸碱,大襟左衽,便于海上右手操作。裤大档
宽,直裆处缀裥如网,下摆及腰腿侧斜兜处,喜以龙凤虫鸟花草等图案装饰。今已
少见。
旧时所穿布鞋布袜,以家制为主,纳鞋底、袜底为妇女一大家务。民国时渐有
纱袜、丝袜、皮鞋、运动鞋。20世纪50年代,军用绿色帆布胶鞋风行,后皮鞋、塑料
鞋等逐渐普及,旅游鞋继起,近年男女多穿皮鞋。旧时,雨天穿以木块凿成的“木
船”,以竹箬制成的“箬壳鞋”,戴箬帽,穿蓑衣,或打油纸伞、油布伞。富户穿牛皮
钉靴或油布鞋。民国后渐兴橡胶雨鞋。80年代后,折叠伞、尼龙雨衣、胶布雨衣等
兴行,纸伞、油布伞绝迹,蓑衣仅在山区农民劳作时可见。
发式 清代男子顶上盘辫,妇女脑后垂髻,少女后垂长辫。辛亥革命后,男子
剪去长辫,发型有平头、光头、西式头。青年妇女剪髻留齐颈长发。50年代后,中青
年妇女流行齐耳短发或双肩垂辫,80年代后风行烫发,青年女子也有喜披肩长发、
· 1512 · 台州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