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4 - 《台州市志》下册
P. 884
帝平东越后“将其民徙处江淮间”,遂虚其地,后遗民稍出,就在该地设县统治,当时
便将闽越地分为二,一治冶(今福建福州),一治回浦(今椒江章安)。未言其与东越
关系。从回浦所管辖的范围看,所属中应有原东瓯地。《后汉书郡国志》:“章安(故
冶,闽越地,光武更名)”,“永宁,永和三年以章安县东瓯乡为县。东部侯国。”
但是,回浦是不是原属东瓯?其实不然。《晋太康记》载:章安“本鄞南之回浦
乡”。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得更明确:“汉立东部都尉,本秦之回浦乡分立为
县,……后汉改回浦为章安。”则回浦本属鄞,而不属东瓯十分彰明。秦统一六国,
淹有其地,其势力范围已及浙江东部,而回浦在当时来说,是会稽境可能发展的最
南端。再往南,则有江水相隔,而当时椒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尚处海中。因而回浦是
秦帝国向南发展的绝佳地点,这也是章安以后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繁荣的原
因,也可以说明东部都尉为何会从冶迁到回浦的原因。所以说今椒江以北秦时属
鄞,而不在东瓯势力范围,这是很有可能的。而后的章安县,县内便有回浦乡和东
瓯乡的设置,也可以用来说明,回浦不属东瓯。
而回浦与东瓯国的划界,笔者认为当以灵江为界,而非峤岭。以当时的条件,
一山易越而一水难渡。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秦汉帝国也很难在水之南发展而不
被东瓯所觊觎。推而广之,东瓯与闽越之为界,极有可能也是瓯江。其次在温岭大
溪镇并被初步认定为是东瓯国都的古城的发现,很能说明东瓯势力已及椒江南岸。
3.关于郡治的变迁
临海建郡之初,郡治到底设在何处?典籍旧志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认为建郡之初,郡治设在临海,后徙章安,以《嘉定赤城志》为代表。
一是认为临海没有设过郡治,郡治一直是在章安。有《晋书地理志》和《宋书•
州郡志》为证。
《晋书地理志》:“临海郡,吴置,统县八,户一万八千:章安、临海、始丰、永宁、宁
海、松阳、安固、横阳。”(据《后汉书郡国志》:“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
《宋书•州郡志》:“临海太守,本会稽东部都尉。前汉都尉治鄞,后汉又分会稽
为吴郡,疑是都尉徙治章安也。孙亮太平二年立,领县五,……章安令,《续汉志》故
冶,闽中地,光武更名。”《晋书》、《宋书》一直认以章安为临海郡治所。
其他的还有地志和典籍的记载。从上可看出,郡治在章安已是事实无疑,即今
考古也有发现。至于明太平谢铎纂《弘治赤城新志》,认为章安“滨海薄山,鱼龙所
腥,豺虎所穴”,以此作为临海郡的治所“理所必无”。这纯为个人臆断,无辨析的必
要。
问题是到底有没有初设临海,后徙章安。
· 1940 · 台州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