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1 - 《台州市志》下册
P. 881
莹《临海水土异物志》载“安家之民”条:“安阳、罗江县民是其子孙也”。也将两县记
入,安阳当与罗江相邻。既然史籍有明文记载,在没有明确的证据之前,不能武断
地将之排除在外。如此则吴时的临海郡所辖应为章安、临海、始丰(始平)、永宁、松
阳、安固(罗阳)、罗江7县。
晋时,临海郡的郡域发生较大变化。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灭吴后,析鄞县800
户、章安县北部200户置宁海县,属临海郡,将始平县改称始丰县,太康三年(282)
立晋安郡,将远在福建境内的罗江县划归晋安。是时临海郡新设一个宁海县,划出
一个罗江县,地域未减。太康四年(283),分安固横屿船屯置始阳县,不久改称横阳
县。至此,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永宁、宁海、安固、松阳、横阳8县。
至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分临海永宁、安固、松阳、横阳4县,立永嘉郡。《宋书
州郡志》:“永嘉太守,晋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立。领县五。户六千二百五十,口
三万六千六百八十。去京都水二千八百,陆二千六百四十。”其中所记的统县五,只
是多了乐成县,而乐成县为晋孝武宁康三年,分永宁立,没有分临海郡之地,所以,
从临海郡划出的是四县,境域未见增加。永嘉郡所辖实为今温州、丽水全境。永嘉
郡被划出后,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4县,实际上只剩下今台属和宁波辖境
内的部分地区。其后,晋穆帝分始丰立乐安县。《舆地志》:“晋永和三年(347),分始
丰南乡,置乐安县。”所辖亦变为5县,但境域并无变化。
刘宋至陈,临海辖境无大的变化。仍为章安、临海、始丰、宁海、乐安5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废郡,直接以州统县,以减少管理层次,节约开支。九年,平
陈后,江南诸郡相继废除,临海郡亦于其时依例被撤并,将原5县并为一个县,改郡
名临海来命名县,改属处州管辖。《隋书地理志》:“临海旧曰章安,置临海郡。平陈,
郡废,县改名焉。”《元和郡县志》:“隋平陈,废郡,为临海县。”至于县的省并,据《嘉
定赤城志》:“废始丰、宁海,复入临海县。”但没有提到章安、临海、乐安3县。但是,
在《隋书地理志》处州条仅列括仓、永嘉、松阳、临海4县,那么这3个县也在同时被
省或稍后,实际上的临海县便是原来的临海郡。确切的讲,应该是将临海郡所属的
县并入临海郡,而并不是将这些县并入原先临海郡属下的临海县。正因为如此,开
始时县治仍在章安。紧接着,开皇十年,江南发生大规模的反隋斗争,婺州、会稽、
吴郡、苏州、饶州、临海、永嘉、泉州、交趾这一带均被波及。反抗没多久就被杨素镇
压,但为了加强对这些地方的控制,次年,也就是开皇十一年,在大固山设立临海镇
(在今临海市),派兵驻守。因为临海镇是军事机构,大固山的地理位置优于三面开
放的章安,相对临海全境来说更为中心,易于控制整个临海。隋时已推行府兵制,
所以设镇后,将县治从章安迁往大固镇,便于管理,说是迁,事实上是取消了县的职
丛 录 · 1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