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4 - 《台州市志》下册
P. 914

阶层所最不能忍受的。所以像任旭这样,全无事功,却屡被荐辟,还受到晋元帝的

                 青睐,授以郡中正、祭酒、给事中等品位清高的官爵,其子至位居大宗正,说明任氏
                 家族在当时属高门大族无疑,也说明任氏家族的形成有悠久的历史。保守估计应

                 在三国时期。

                     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主要以地主庄园为基本单位,地主经济的强弱,是该地区
                 经济发达与否的具体反映。上述情况表明,六朝时期台州的地主经济已具有较强
                 的实力。

                     随着政治地理的变化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临海郡郡治的章安,逐步成为

                 当时东南地区的一大都会。古人有诗云:“章安古名郡。晋代衣冠扬。东西列街
                 市,高桥跨中央。湾环互轻舸,浦溆会经商。赤栏扶左右。凭眺雄南方。太守成公
                                    [8]
                 绥,作赋始擅场。” 于此可见,章安在六朝时期已极为繁盛。在晋代,章安还出现
                 了非常著名的建筑赤栏桥,据方志记载,赤栏桥桥栏朱赤,“桥上有亭,东西有楼”,

                 晋代著名文人成公绥任章安令时,即于“桥上制厅”,写下了他的名作《云赋》。其
                                               [9]
                 后,县令亦“常解厅事”于此。 大约在汉代,在章安城的北面已形成了一个不小的
                 湖泊——章安湖,起初可能作为水军屯船之所,后来逐渐演变为游宴之地,据刘宋
                 时孙诜所撰之《临海记》描述:“郡北四十步有湖山,山甚平正,可容数百人坐,民俗

                 极重,每九日菊酒之辰,宴会于此山者常致三四百人。”章安地处海口,水上交通极
                 为便利,因此,这时的章安,城市繁华,湖山人胜,生活富庶,建筑精美,无怪乎晋代

                                                                                                   [10]
                 的郗愔在任临海太守时“在郡优游”。“后以疾去职,乃筑宅章安,有终焉之志” 连
                 从未到过章安的做过吴尚书令的汝南人陈化,“年出七十,乃上疏乞骸骨,遂爰居

                       [11]
                 章安” 。当然,六朝时期外地侨居台州的并不止郗愔和陈化,但侨寓的出现和增
                 加,也间接地反映出该地经济状况的一个侧面。

                     以上我们简单地勾划了台州六朝时期经济发展程度的大概轮廓,下面再论述
                 一下当时经济的基本结构。

                     台州的经济与其它各地一样,占支配地位的仍然是自然经济,但也出现了有一定
                 优势的商品经济。自然经济主要是农业和渔业两方面,商品经济则主要是手工业。

                     台州地处江南,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政治重心的南

                 移,兼之北人南徙,带来了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因此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其中主
                 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种植已比较普遍,产量也较高,从当时人的记载来看,很可能

                 已出现了双季稻(间作)。如《临海水土异物志》云:“丹邱谷,夏冬再熟。”关于《临
                 海水土异物志》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都认为是三国时期的沈莹,但据笔者的考

                 证,很可能是晋代的柳荣。这一问题,笔者已撰有专文,刊载于《中国农史》1990
                   · 1970 ·    台州市志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