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3 - 《台州市志》下册
P. 923
书家多达95人,实际人数当远胜于此。这95人虽不是闻名全国的护书英杰,却也是
一地的“闻人”。他们节衣缩食,积书而读,勤于搜集,校勘传录,装治钞补,默默收
藏,在保存地方文献、培育人才、繁荣文化、推进学术研究等方面,做出不可磨灭的
贡献。
据考,台州最早藏书不是官府、书院藏书,也不是私人藏书,而是著名的天台山
国清寺藏书。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赐给天台山国清寺佛经一藏,国清寺
开始藏经的历史。在唐贞元间,日本僧人最澄归国时,曾经从国清寺抄走佛经345
卷。宋朝圆通和尚在国清寺等处寻求经书多达772卷,今国清寺还藏有他手书《陀
罗尼经》。五代,钱镠建天台山桐柏宫时,收藏道经200函,装潢华丽,并撰文纪事。
北宋雍熙二年(985),宋太宗为搜访道经,将桐柏宫所藏道经调到余杭抄录,经过整
理,共有3737卷。大中祥符五年(1012),朝廷开始编《大宋天宫宝藏》时,从台州取
来旧《道藏》千余卷。
中国私人藏书风气第一次盛行是宋朝,这是由于版刻书籍盛行为藏书提供最
基本的条件。台州的私人藏书家,宋代以前因资料缺乏,难以确定其有无。今见
于史册,最早是北宋著名藏书家临海陈贻范、陈贻序兄弟建有“庆善搂”。据明朝
金贲亨《台学源流》称,“伯模好聚书”,并且传承下来。到他的后裔、元朝陈孚时,
因藏书增加,重建为“万卷楼”。藏书楼“宏壮而亢爽,四面溪山,环绕如拱,下临
广池,荷芰交茂”。陈氏藏书,世代相传,300年不衰。南宋时,台州的藏书之家遍
布各县,尤以临海、黄岩为盛。这与台州作为辅郡,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得
到了发展有关。台州的临海还是浙江12个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官刻、寺院刻书多
有记载,并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南宋初年,台州刻书业已具规模,均为雕板印
刷。朱熹讲学台州,文风蔚起,南宋152年,台州中进士就有550人。根据《嘉定赤
城志》记载,南宋嘉定间台州郡试,一次参加考试最多达1万人左右,按照当时丁口
318219人计算,几乎30人中就有1人参试。北宋初期,台州建起州学。到南宋有
著名上蔡书院,较大有临海的溪山第一、观澜,黄岩樊川、柔川、南峰、东屿、云阳,
天台的顾欢读书堂、竹溪、龙溪等。府学、县学建立,书院遍布各地,图书需求量大
增,为私家藏书事业的发展创造优越的条件。加上寓居台州的知府、藏书家尤袤
等人推动,台州私人藏书大增,致使台州“藏书之风,视他处为盛”,藏书家随之涌
现。临海林师蒧、林表民父子数代递承,黄岩蔡瑞筑“石庵”藏书,嘉惠族人。南宋
一朝,台州藏书家还有贾似道、谢采伯、谢堂、戴柔伯、陈耆卿、吴子良、陈昺、孙九
叙、黄石、王公乂等。
元朝私家藏书独以陈孚的“万卷楼”为显,楼上有4间作藏书库,“而聚书益
丛 录 · 1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