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4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214
庆元县志(1991—2010 年)
木拱架外壁鳞叠四层风雨板,在上层风雨板处每间各开启桃形、瓶形、六角形小窗。桥廊地面中轴线上
用青砖曲折纹铺墁,余用小鹅卵石几何纹铺墁。桥面中间铺砌成人字图案,两侧用鹅卵石拼砌成铜钱状。
2007 年 5 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伸臂叠梁廊桥
济川桥 位于黄田镇上济村,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东南—西北走向。叠梁伸臂式廊桥,
形式特殊。叠梁式木拱架:桥台外壁直立一组木柱,并列六根(后改建为石砌基础),上下以枋木铆固,
在顶部枋木上架设一组伸臂梁,并列 7 根,在其上叠一组横枋木,并列 3 根,再在其上架设一组伸臂梁,
并列 11 根,再在伸臂梁上叠一组横枋木,并列 4 根,最后由两岸桥台外壁架设横贯全桥的纵梁,并列 15
根,形成完整的伸臂叠梁系统。伸臂梁与横枋木十字重叠,逐级层层挑出,达到增加桥梁承载力的目的。
桥长 21.5 米、面宽 4.7 米,净跨 16 米,矢高 2.8
米。有廊屋 7 间,面阔 3 间,明间为通道,两
次间设美人靠。当心间南面设神龛。梁架为九
檩四柱,抬梁形式,结构较简。施方椽、小青
瓦,两坡顶。桥廊两侧外壁鳞叠封钉两层风雨
板,上层开启几何形小窗,当心间北面风雨板
挖成如意形。桥当心间随脊枋上有“大清康熙
三十六年丁丑岁次仲春月……鼎新建造”等墨
书题记。该桥不仅有交通功能,而且自古为村
民交流活动的公共场所,村民常聚此议事,至
今遗风依旧。2007 年 5 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
护单位。
图 7-16 济川桥(县文广新局供 摄于 2010 年) 龙济桥 位于隆宫乡隆宫村,建于清初,
东北—西南走向。该桥的主要承重部分,由伸
臂梁和横枋木十字交叉重叠组成,逐级层层挑
出,是较短构件营造较大跨度桥梁,增加桥梁
强度的一种桥式。桥长 20.9 米,净跨 4.9 米、
高 3.6 米。设廊屋 6 间,面阔三间、5 米,明
间为通道,两次间设长木板凳、美人靠。中心
间重檐歇山项,内施锅形螺旋式如意斗拱藻井,
在天花板中部开启圆孔,露出层叠斗拱,构成
外方内圆的寓意。梁架为九檩四柱,廊屋两侧
鳞叠一层风雨板。屋面依次施方椽、望板、小
青瓦。伸臂叠梁的桥式以及重檐斗拱等构造,
型制比较特殊,造型简补,颇具明代风格,在
图 7-17 龙济桥(县文广新局供 摄于 2009 年) 现存廊桥中比较罕见。2007 年 5 月被列为县
级文物保护单位。
旱桥
底墅外村桥 位于荷地镇底墅村。据清同治五年(1866 年)版底墅村《吴氏宗谱》记载:“自宋代以
来已有此桥,后被洪水冲毁,崇祯十一年重建,称其为崇德桥,道光二十八年又重建,并增建天仙宫殿……”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