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8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738
庆元县志(1991—2010 年)
(专门的祭祀场所)的大堂内供奉着,然后举行盛大的祭祀参拜活动。如果节日是持续两天的,那么第二
天是诸神归殿庙。当晚,在举行祭祀祈福仪式后将诸神像请回佛殿,所有村民虔诚地朝拜,一路跟随神
像回殿。但女人不能送诸神进殿,只能送到殿外。21 世纪后,迎神节庙会活动在各乡镇特别是东部乡镇
延续开展。
闰月饭 庆元称“后头饭”。每逢闰年闰月,女子娘家兄弟都要把自己的姐妹请到家中,请她们吃上
一顿饭,名为“闰月饭”,吃“闰月饭”有图吉利之意。21 世纪后,这项风俗仍在民间延续。
第二节 生活习俗
饮食
平常饮食 20 世纪 80 年代末,在乡村,与农事生产相关的民间习俗逐渐消失,传统的手工加工饮食
逐渐被机器加工所取代。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细粮成为城乡居民的主食。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
蔬菜种类越来越多,肉类产品加工已初具规模,人们餐桌上的花样也逐渐多了起来。主要蔬菜品种以土
豆、油菜、萝卜、茄子、黄瓜、苦瓜、韭菜、芹菜、豆角、辣椒、西红柿等。食用山野菜主要有各种香
菇、木耳、黄花菜、苦叶菜、鸭掌菜等。经加工后食用的蔬菜有绿豆芽、黄豆芽、豆腐(豆腐皮和豆腐
干)等。旧时,食用腌渍菜、干菜、野菜主要用于弥补冬春季节时鲜菜之不足,现已作为习惯食法而保留。
其中食用量较大的主要是腌咸菜。腌制咸菜主要有茄子、香菇、黄豆、毛芋、黄瓜、萝卜等。晒干菜主
要有芥菜、茄子、萝卜、苦叶菜、鸭掌菜等,多为冬春食用,现晒制者已渐少,城乡有少量晒制者,已
多为换口味之用。副食品之肉蛋类,畜肉以猪肉、牛、羊肉为主;禽肉以鸡、鸭、鹅肉为主。随着畜禽养
殖业和农业的发展,人工养殖的雉、家兔等也上了人们的餐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发展人工养
殖,人们食用之鱼类则绝大部分为养殖鱼类。食用鱼类主要有鲤鱼、鲫鱼、鲢鱼等,另有草鱼、泥鳅等。
人们食用的水产品副食类还有河虾和少量的鳖(甲鱼)等,20 世纪 90 年代前,海产品以咸鱼类为主,20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从温州、福州等地运来各种海鲜,以带鱼、螃蟹、虾、鲳鱼等为
多见。进入 21 世纪,食品市场供应不断丰富,品种繁多,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饮食
也是越来越讲究了。在吃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和搭配的合理,对食品消费的追求正从美味
食品向营养搭配的均衡方向变化,食品营养性、科学性、均衡性和多样性成了人们追求的新方向。在农村,
农民家庭消费总支出中用于食品的比重越来越少,人们有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农民生活已经逐步由温饱
型消费向享乐型和发展型转变,农民生活质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传统饮食习俗 节气与饮食习俗:春分做黄粿,春社摊社粿,二月二吃田螺,清明做清明粿,立夏煮
立夏汤,下秧时节做下秧粿,四月初八做乌饭,端午
节包粽子,七月半做馒头,稻谷成熟吃新米饭,满仓
做馍糍,冬至做米团和米胨。
社粿。每逢春社,庆元有摊社粿的习俗。用俗称
社曲(学名鼠曲草)放在舂臼中舂成富有黏性的酱状,
与糯米浆掺和摊成薄饼,称为社粿,其色彩绿诱人,
其味香甜,还具有止咳、理气、燥湿等药用功能。
蓬粿。蓬(庆元方言):庆元人称社曲(学名鼠曲草),
蓬粿具有庆元特色,其制作方法:首先是将蓬草放在舂
臼中舂成富有黏性的酱状,倒入糯米粉捣成粿状;其次
图 37-2 社粿(陈士平 摄于 2008 年) 是将香菜、肉丝、笋干丝、香菇丝等加入油盐,调以
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