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自然灾异志
P. 58

死2000余人,躲避战乱的百姓也冻饿死不少。光绪十八年(1892年)冬为浙江近代最寒冷冬



                                季之一,浙北河水冰坚数尺,浙中南奇寒无比;台州灵江结冰,瑞安河流则冻至河底,均为前所



                                未有之现象。


                                         民国时期记载极端冷冬4次:民国5—6年(1916—1917年)、民国6—7年连续两个冬季



                                极冷,民国6年1月杭州平均气温低至0.7℃,浙北河港都冻,淳安县河流冰层厚达尺余;民国


                                24—25年冬季,杭州气温低于平均值2.3℃,持续寒冷时段达40天;民国33—34年冬,全省



                                冰雪冻害更为严重,杭州最冷月气温低于平均值4.7℃,浙东沿海大雪剧寒,山区积雪达丈



                                余,三门县气温陡降至零下10℃,黄岩县田间绿肥作物全被冻死,导致早稻产量不及常年


                                一成。



                                        1949—2010年统计极端冷冬5次:1954—1955年、1956—1957年、1967—1968年冬季均


                                 出现剧寒,全省经济作物遭不同程度的冰雪冻害。1976—1977年冬季,强烈寒潮致全省降大



                                到暴雪,杭州1月平均气温低至0.0℃,为百年未有之现象;安吉最低气温降到零下17.4℃,



                                创浙江最低气温的极端纪录;时全省70个气象测站中,有28个测站的历史极端最低气温纪


                                 录皆出现在这个冬季,冻害雪灾导致死亡10人、大牲畜1000余头。1983—1984年冬季的冰



                                雪灾害造成全省倒塌房屋万余间,林木和农作物损毁严重。此后未再发生极端冷冬事件,但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强寒潮灾害也时有出现,1998年3月寒潮袭境,造成经济损失5.1亿元;


                                 1999年12月的冬季强寒潮,导致全省60%的柑橘冻损。










                                                                                                                         四









                                          海洋灾害向来以风暴潮、海浪为主,影响浙江沿海的主要为台风风暴潮。灾害性海浪由



                                 台风、温带气旋和冷空气活动等造成,历史记载偶有天文、地震因素激发的海啸。统计近海波



                                高达到或超过4米的灾害性海浪天数,年平均68.9天,最多年出现99天;其中,浙中南海域



                                多于浙北,外海多于沿岸海域。巨浪多由台风掀起,大陈海域最高台风浪14.4米,周期15.3


                                秒;但一年中造成灾害性海浪次数最多的天气为冷空气活动。自古以来,浙江海域渔民作业、


                                海上贸易、水师巡防等海事活动频繁,因灾害性海浪所致的海难事故时有发生,为历代海洋经



                                济开发的主要制约因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台风造成的海难事故得到有效避免,但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及冷空气等猝发风浪导致的事故仍时有发生。比如,浙江海域在1952年、


                                 1954年、1955年、1957年发生的7次灾害性海浪过程,皆由冷空气和江淮低压造成,共沉损



                                渔船551艘,溺死和失踪654人。1959年4月11日在长江口外突发吕泗洋事件,风浪翻沉浙



                                江渔船278艘,死亡1479人;其中,舟山沉没渔船230艘,损坏1881艘,死亡渔民和职工1178


                                人,伤772人。此后,海洋保障服务和船只抗风浪、海上救助能力逐渐提高,海难事故发生率



                                大幅降低。2001—2010年,除台风影响外,因灾害性海浪导致船只沉没30艘,死亡159人,为


                                前半个世纪同类海难死亡数的5.6%,环比20世纪90年代减少事故死亡数21%。



                                          赤潮,又称有害藻华,指海洋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短时间突发性增殖或高密度聚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