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4 - 龙港镇志2009
P. 424

- 382-                             龙港镇志


               面积 2000 亩,产量 105 吨,产值 950 万元,主要是大弹涂鱼。
                   缢 蛏     俗称蜻子,贝壳薄,长形,背腹缘近于平行,前后端圆,壳表披一层黄绿色
               的外皮,壳内白色,肉供食 用,味鲜美。 缢蛏多栖息于江河口和有淡水注入的浅海内湾

               滩涂。境内人工养殖始于 70 年代初,由龙沙乡推广到海城。养殖缢蛏,先整理蛏埕,早春
               播苗,每亩一般放苗 40 万~70 万颗。 成熟的亲体于 9 月下旬至 10 月旬产卵,有一年养
               殖的,也有两年养捕的。苗种有北种和南种之分,南种适合本地养殖。境内,2000 年养殖
               10 亩,产量 5 吨。 2009 养殖面积和产量不再统计。

                   泥 蚶     壳卵圆形,径 2~3 厘米,坚厚。 两壳相等,放射肋 18~22 条,肋上具明显
               的结节,壳面白色,披褐色的壳皮,壳内面灰白色。肉供食用,壳以“瓦楞子”名入药。泥蚶
             “栖息在浅海内湾河口区域的软泥底中,对水温、盐度适应性很广。 境内 1999 年引进,
               2000 年养殖成功,面积 50 亩,产量 30 吨。 2001 年面积 520 亩,产量 90 吨。 2009 年,养

               殖面积和产量不再统计。
                   文 蛤 贝壳略呈三角形,两壳大小相等,壳表光滑,披有一层黄褐色的壳皮,同心
               生长线清晰,壳面花纹随个体而有差异。 肉供食用,味鲜美。 贝壳可做工艺品或盛器。 文
               蛤,生活于潮间带以及浅海区的细沙表层,因水温改变而移动,通常分泌胶质带或囊状

               物,使身体浮于水中,镇内 1999 年引进,2000 年养殖成功,面积 200 亩,产量 230 吨。
               2001 年养殖面积 800 亩,产量 550 吨。 2009 年养殖面积和产量不再统计。
                   中国对虾       俗称对虾,为暖水性虾类,属甲壳纲对虾科。 壳薄光滑透明,雌体青蓝
               色,雄体略棕黄色,栖息于浅海海底。 白天潜伏于泥沙面上,夜晚活动于海水的中上层。
               主食小鱼虾、小形甲壳类、双壳软体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 10~11 月性成熟进行交配,

               次年 3~4 月产卵繁殖。
                   锯缘青蟹 俗称蝤蠓、青蟹,属甲壳纲蝤蠓科。头胸甲长约 10 厘米,宽 14 厘米。背
               面隆起,体光滑,青绿色。 喜生活于泥沙底质浅海中,白天多潜伏洞中,夜晚外出觅食,

               食性杂而广,全年在咸淡水交界处产卵,产卵盛期在 4~6 月。 卵变幼蟹后,随流到河
               口及沿岸生活,经多次蜕皮而成为成蟹。 养殖青蟹,选中潮线附近的泥沙底质滩涂,
               3~5 亩或 20~30 亩为一塘,塘成长方形,四周设置水泥板、网片等防逃装置,塘中设
               有假山或杂草,以防残斗。 5~7 月放养,每亩放 5~100 克的幼蟹 2000~2500 只,雌雄
               比约 7:3,10 月收成。 养殖方式除塘养外,也可拦海川养和瓶埕养殖。





                                                  淡水渔业


                   淡水渔业,从自由采捕到人工养殖,约有 1000 年历史。

                   境内淡水捕捞业主要分布于平原河道及池塘。 渔获对象以溯河性与河口型鱼、虾、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