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3 - 龙港镇志2009
P. 793
第二十八篇 宗教信仰 - 751-
宗教政策,发生封教堂、焚经书事件。 1979 年,落实宗教政策,逐渐恢复耶稣教活动。
1980 年,小群恢复派(又称呼喊派)蔓延甚烈,提出反对形式主义、宗教不能含有任何政
治涵义等。 新美洲一带更为典型,教徒愈千人。 1983 年,政府曾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取
缔,要求众教徒遵纪守法进行爱国信教活动。 建镇后,基督教活动频繁,教徒日增,先后
在江滨路、永盛路、镇前路、金钗街和所属新美洲、象岗、瓦窑头、新陡门、七河、下埠、二
河等村新建、重建耶酥堂 12 座。 在此同时,恢复派(呼喊派)的信徒也在迅速扩增。 没有
固定的聚会处,而是三五成群分散于信徒家中聚会礼拜。 至 2009 年,镇域内有基督教
堂 25 处,遵照《三自宣言》行事的信徒约 5000 人,不承认《三自宣言》的恢复派信徒约
4000 多人。
天主教
天主教亦称罗马公教,实与基督教同出一宗。 不同于基督教的是崇拜天主(上帝)
外,还尊崇玛丽亚为圣母。 主教(下设神甫)有绝对权威,声称是天主神秘权力的受托
者,可代表天主对世人定罪或赦罪,劝奉世人修道立身,安分守己,养生福路,造福永
世。 天主教于 16 世纪后叶传入中国。 清光绪间,钱库黄判桥村民黄某谓其子病信奉天
主而愈,黄即在村邻附近布道传教。 初时信者几十户,逢周日至平阳天主堂礼拜。 光绪
廿八年(1902),众徒在本村设临时祈祷所,次年在钱库建堂。 民国初期,天主教渗入镇
区河底高、金钗河、方岩等村。 民国 16 年(1927)在河底高村建一占地 1715 平方米,建
筑面积 1000 平方米的天主堂。 信徒 1500 人,其中受洗 500 人。 民国 17 年,信徒暴增,
河底高天主堂无法容纳众多教民,遂于次年在黄头涂村再建一天主堂。
新中国成立初,人民政府颁发宗教政策,倡导宗教信仰自由,但残余的反动势力不
甘心其失败,披着宗教外衣从事反革命活动。 1950 年天主教中组织、发展的“圣母军”
(圣母御侍),由于进行反革命活动而被政府取缔。 1957 年,教徒有所觉醒,开展反帝爱
国,实行自治、自养、自传。 1958 年人民公社化时,河底高天主堂为公社畜牧场所占用,
黄头涂天主堂成为白沙公社的会议厅。
十年动乱中,少数天主教徒,秘密结聚,隐蔽设点聚会。 1978 年后重申宗教信仰自
由,收回天主堂,并予修缮恢复活动。 周日礼拜,四大瞻礼及圣诞等重大节日活动,相当
活跃。 1991 年底,镇内有天主教徒 4500 人,其中受洗者 2000 人。 至 2009 年,镇域内有
河底高、林陈、曹家、湖前、周家车、黄中等 6 座天主堂,信徒约 600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