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1 - 龙港镇志2009
P. 791
第二十八篇 宗教信仰 - 749-
第二十八篇 宗教信仰
龙港镇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政治运动的起
伏,各教信仰有过兴衰。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力宣传唯物主义,破除迷信思想,抑制了各
教信徒的发展之势。“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宗教信仰遭到严重冲击,宗教活动被禁止。
佛像被毁、寺庙教堂活动场所被挪作他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申宗教信仰自
由,逐渐恢复宗教活动,原先被占用的场所按党的宗教政策悉数归还,许多地方的寺庙
教堂经申请批准后进行新建、重建。 截至 2009 年 12 月,全镇有寺、庵、观、社、耶稣堂、
天主堂总计 83 所。 其中道观 4 所,寺(庵、社)48 所,耶稣堂 25 所,天主堂 6 所。
佛 教
据记载,佛教始自隋代,鼎盛于中唐。 五代末期,平阳各地大兴土木,营造寺庵。 旧
时镇民信仰佛教颇众,但剃度行戒循入佛门甚寥。 一般信徒善男信女,每逢朔望吃素念
经或去寺庙朝觐。 旧时,若少年出家皆因家贫多子;青中年入佛门,多系闯了祸害(如杀
人)面临极境,为逃避官府缉拿或社会谴责而为;晚年出家多属家境不佳子女不孝,图
入山门以修来世之福。
陡门村镇安寺是镇区最早的佛寺,建于南宋庆元元年(1195)。 明洪武元年(1368),
分别于新渡村,江口村建报恩禅寺和龙宁寺。 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已建佛寺,庵堂 8
座。 所有这些都是小型寺庵,其活动内容没有大寺院那种晨钟暮鼓、朝夕课诵、参禅、研
经、学教、传戒、打水陆等佛门功课,而只是修持与做佛事,敲木鱼、掐佛珠、念经咒,逢
塑望拜莲池,做佛期道场以及迎合民间习俗的寿旦佛事,拜经忏等,求得施主给予报酬
以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大型佛事等封建迷信活动几已绝迹,
寺观庵堂陆续被占公用,少数僧尼还俗嫁娶。 在“十年动乱”中,不少僧尼离开佛门。 建
镇后,随着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不少从商者为求财源发达,慷慨解囊,众多善男信女
亦施舍佛门,故镇内寺院悉数修缮。 1991 年底,镇内寺庵有 15 座,和尚 28 人,尼姑 15
人。 2009 年寺庵发展到 48 所,和尚 104 人,尼姑 34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