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3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023
第七章 劳动保障监察 ·955·
时抽调相关部门干部参与。监察的方式主要是直接深入企业单位进行检查,或者接受单位或职工的投
诉,开展调查。
武义县劳动人事局于1995年选送46人参加浙江省劳动厅举办的劳动监察员培训班培训,并经考试
取得资格证书。1995年6月1日公布武义县第一批劳动监察员28名和兼职劳动监察员17名,监察队伍初
步形成。浙江省人民政府于1997年1月15日发布《浙江省劳动监察规定》。劳动人事局还制订了《武义
县劳动监察员岗位职责》和《劳动监察程序》。
1995年10月15日至12月12日,开展了对用人单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情况大检查,在
武义县人大常委会支持和有关部门配合下,组成了5个检查组,抽调23名专兼职劳动监察员,12名机关
干部,并邀请8名人大代表参加了检查。重点检查了136家国有、集体、乡村、私营企业,被检查单位
职工12353人。按法律程序共发出《劳动监察整改通知书》 81份,《劳动监察询问通知书》6份,《劳
动安全卫生监督指令书》24份,清退非法使用童工5人,限期补签劳动合同6284份,督促补办就业证卡
6303份,责令补发拖欠职工工资14137元,补交社会保险费16.2265万元,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5个单
位进行了处罚,维护了劳动法的尊严,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996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二周年之际,武义县规定从8月10日至10月20日,为劳动
监察执法期。同年8月19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县人事劳动局、总工会、企业主管部门等,组成4个检查
组,由4位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队,分赴16家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动法》贯彻实施情况。
2001年,武义县发生了多起重大集体劳资纠纷案,其中特别是10月份发生的某服装厂一案,涉及
职工100多人,工资款额16万余元。案由是厂方在未经通知的情况下,擅自降低工价标准,并转移设备
资产,引起职工罢工。上百名工人将厂方负责人围困在办公室至深夜,并向县委县政府上访。县劳动
监察大队接案后,立即赶赴现场,耐心细致地做厂方负责人的思想工作,督促厂方清算工资、列出每
人工资清单,并做好职工的思想疏导工作。同时积极与县人民法院取得联系,迅速采取了保全手段,
先让职工吃下定心丸。案发第6天,厂方如数支付了职工工资,此事获得了解决。
2002年,劳动监察工作开展了专项检查:1.查处欠薪违法行为:全年共受理群众 投诉举报案
103起,结案103起,为572名劳动者追回被克扣工资、押金20.35万元,有效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
益。2.强化劳动用工专项整治:对职业介绍、非法使用童工、劳动合同签订、残疾人就业、美容美
发等5项内容开展检查。通过检查,责令5家中介机构停止非法职业介绍行为,清理非法招工广告300
余份,发出限期整改指令书13份,督促企业为92名残疾人补缴社会养老保险金及补签劳动合同;查
处违法使用童工8家,责令清退童工10名;并依法对8家企业予以行政处罚。3.2002年是私营企业全
面实施劳动合同制的第一年,量大面广,为此对各乡镇、街道举办8期培训班,对565名私营企业劳
资人员、私营企业主进行劳动法律和签订劳动合同业务培训;同时对136家用人单位实施劳动合同、
完成社会保障扩面任务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出限期整改通知48份,对6家逾期不签订劳动合同,
又不改正的单位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并责令补签劳动合同。到11月底止,全县已有416家用人单位
17456名职工的劳动合同报送县劳动监察大队进行备案(其中鉴证11456份)。
2004年4月,武义县劳动监察大队与县残疾人联合会成立执法小组,对县经济开发区的40余户私
营企业进行了检查,收取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0万元,对推动武义县残疾人劳动就业和残疾人社会保
障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年,建筑工程领域的集体劳资纠纷频频发生, 1至11月份共发生26起,涉及475
人,拖欠工资额达102万元,县劳动监察大队会同有关部门责令项目部门筹措资金,及时支付民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