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5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025

第一章    基层自治组织        ·957·











                                       第二十九编  民政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奉行“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民政工作事事关乎民生,件件联着社会稳
               定。1986年~2005年期间,武义县民政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在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监督制度的探索与

               加强、殡葬改革的实施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的工作;对流浪乞讨人员,则从过去强制性的收容遣
               送,改变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还有新时期的救灾救济,改善社会福利,民间组织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等等,既促进了移风易俗,推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又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
                   武义县是革命老根据地县。新时期里,老区的扶持与建设,拥军优属、烈士褒扬等方面,也在实

               际工作中不断有所创新和建树。






                                          第一章    基层自治组织





                                               第一节    村民委员会



                   武义县1983年7月重建乡镇人民政府后,乡镇以下建立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经
               乡镇政府提名,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再由村民委员会(简称村委会)委员选举产生村委会主
               任。199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施行,村委会开始直接由村民民主

               选举产生。
                   1999年11月,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与泉溪镇党委、政府,在该镇加丰(夏加畈)村开展由村民
               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试点工作。通过竞选产生5名候选人,由候选人发表治村方针演说,
               尔后进行差额选举,通过两轮投票选出了3名当选人。民政局将该村选举村委会的经验介绍到全县。

                   2000年10月16日,县委组织部与县民政局联合发出《关于统一全县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
               间的实施意见》,决定全县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间统一安排到2002年进行。这是第一次
               与全省、全市同步进行,也是第一次按照新的组织法进行换届选举。本次换届选举,于2002年6月底
               前基本结束。全县544个建制村中,有361个村采用无候选人的“海选”办法,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主

               任、副主任、委员;有177个村采用先推选候选人再选村委会的办法,有3个村采用10人联名推荐候选
               人的办法。
   1020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1028   1029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