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5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065

第三章    下山脱贫      ·997·


               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1999年又相继出台《武义县下山脱贫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和《武义县下山
               脱贫有关问题补充处理意见》等文件。武义县贫困村、户的土地安置和资金筹措等问题,正是在这一
               系列的政策、意见指导下,通过认真而又过细的工作,逐个进行解决的。工作中遵照上级领导“边实
               践、边总结”的指示精神,还先后制订出了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主要措施:

                   着眼于“贫困山民下得来”,优化服务。规定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乡镇(街道)党委、政府
               和下山农民共同努力,建立由扶贫办牵头的下山脱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下山脱贫中的
               具体问题,列入乡镇和各部门的年终考核;在项目立项、新村规划、建房用地审批等方面实行乡镇全
               程代理、部门限时办结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妥善解决好下山脱贫村行政管辖权归属、村级群众自治

               组织体系建设、户口迁移、资产转移等问题。
                   着眼于“下山后的农民稳得住”,注重三个转变。其一,2000年以前,以整村迁移为主,迁移的
               多为海拔高度800米以上的村和自然村。2001年开始,注重向整村迁移和零星迁移双轨制转变。其二,
               注重零星搬迁中的安置地点由分散安置向集中安置转变。其做法是以接纳地的乡镇、街道为实施主

               体,实行 “统一征用土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基础设施建设”。 2001年11月起,还
               在县城城北兴建了“零星下山,集中建设”的思源小区。其三,政府资金投向由分散扶持为主向统分
               结合转变。2005年9月15日以后起,政府集中有限财力,加大对脱贫小区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搞好脱贫
               小区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鼓励零星下山群众进城购房,对符合下山

               脱贫条件的群众购买城镇商品房的,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
                   着眼于“下山后的山民富得快”,实施“五个结合”。一是下山脱贫与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相结
               合。转移山民、减少山民、提高山民、富裕山民,实现下山脱贫与工业化、城市化的互促互动、共进
               共赢。为下山农民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和新的生活空间;通过引导下山人口向城镇迁移,为企业

               提供劳动力资源,促进工业化、城市化。武义县在经济开发区设立扶贫工业小区,采取了一系列优惠
               政策,扶持欠发达乡镇发展工业。组织规模工业企业与下山脱贫村开展一帮一扶贫结对活动,动员企
               业帮助下山群众进行新村建设,优先录用下山农民工,为下山群众解决具体困难。二是下山脱贫与农
               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相结合。为下山农民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815期,受训农民达28914人次。2004

               年和2005年,县财政连续2年,每年筹措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三是下山脱贫与劳务
               输出相结合。加大对大中城市劳务需求的信息收集、发布,为农民外出创业提供必要的培训、信贷等
               扶持,提升劳务输出水平,引导和鼓励山区群众由打工者转变为创业者。自1995年至2005年,每年县
               和乡镇帮助联系劳务输出均在11000人左右。至2005年年底止,累计有近万名武义人在省外的昆山、苏

               州、常州等地开办超市5000余家,年总计纯收入达2亿元左右。大量的农民外出到上海、北京、大连、
               南京、广州等城市近郊及县外从事畜业种养业。四是下山脱贫与发展来料加工相结合。2004年全县来
               料加工从业人员已达1.2万余人,实现加工收入7800余万元。2005年,武义县有计划地组织下山脱贫农
               民在新村发展来料加工点,从业人员上升到1.4万人,实现加工收入1.2亿元。五是下山脱贫与退宅还

               耕、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鼓励下山村民利用原有老村空宅基地、耕地退宅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
               高山蔬菜等。对旧村退宅复垦还耕的村每亩耕地补助人民币8000元~15000元。西联乡用了10年时间迁
               移下山脱贫30多个自然村,开发国家级牛头山森林公园。俞源乡的清风寨和柳城畲族镇的小黄山2处,
               将下山脱贫以后的村庄旧址开发成绿色生态旅游产品发展旅游业。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