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6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156

·1088·第三十三编    卫生








                                             第二章    体制改革





                                             第一节    运行机制改革



                  武义县医疗卫生运行机制的改革历经诸多尝试。1986年前,曾试点实施过岗位责任制和经济技术
              责任制、院(站)长负责制等。
                  1986年9月,县第一人民医院试行院长负责制,对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实行聘任制,职工实行合同
              制。1987年10月,县卫生局在泉溪乡进行了乡管卫生院试点。是年,引进企业管理体制,进行“所有

              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尝试。同时改革了县、区医院的经营补助办法,县一医院改人头经费和床位
              补贴为任务补助,即根据床位开放日和门诊人次进行补助;县第二人民医院和各区卫生院实行定额包
              干,超定额的业务收入按比例分成。1988年10月,县卫生局制定《武义县卫生系统实行院(站、所、
              校)长负责制暂行规定》,随后,县防疫站、县中医院相继实行了站、院长负责制。县一院、中医

              院、防疫站还实行了院(站)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至1990年,全县共有27个乡(镇)卫生院移交给乡
              (镇)政府管理,占全县卫生院总数的87.1%。
                  1993年,武义县召开了首次医疗卫生管理工作会议,把强化医疗卫生单位的内部管理作为医院改
              革的首要工作。重新制(修)订了管理制度,并对城乡部分医疗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县

              第二人民医院组织富余人员开办了卫生商行。
                  1994年,县卫生局制定了《调整卫生事业经费补助办法》,对全民医疗卫生单位的卫生事业费的
              补助,按各单位前三年补助占全县卫生经费比例的平均值确定补助比例;对预防保健、农村卫生及中
              医中药分别按1%、2%及0.5%的比例安排专项补助经费。

                  1998年,在县二院和大田乡卫生院进行了院长竞聘制的试点。在全系统41个单位全面推行了财务
              公开制度,局机关和县属医疗卫生单位实行政(院)务公开制。2000年8月进行乡镇卫生院经营管理模
              式的探索,通过公开招标,对桃溪滩乡卫生院实行了租赁经营。
                  2001年,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和控制卫生资源存量和增量。撤并6所卫生院、9所卫生院分

              院,将其改建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探索推行农村“三位一体”卫生综合改革,召开全县农村“三位
              一体”卫生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制定《武义县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验收标准》。对全县各社区卫生服
              务站进行逐一考核验收,社区卫生服务开始走上正轨。是年,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对县级
              医院进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制定了《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实施方案》,对县

              一院、二院、中医院和妇保院的药品收支执行“分季预留,按季上交,考核返还”办法。
                  2002年,对全县医疗机构进行了分类核定,核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47家,营利性医疗机构23
              家。进行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的改革,实现了卫生执法监督与其他卫生防病业务技术服务
              的合理分离。

                  2003年,确定了以“动产卖断,不动产租赁”为主要形式,一院一策、因地制宜的乡镇卫生院运
              行机制改革策略,制定《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方案》。先后完成白洋街道卫生院、白溪社区卫生
   1151   1152   1153   1154   1155   1156   1157   1158   1159   1160   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