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1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261
第二章 村镇建设 ·193·
门委托行使村镇规划建设的管理工作。农村建设开始发放“一书一证”。1996年,改革土地使用权制
度,开始依法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农村建房发放村镇规划建设选址意见书和村镇规划建设许可证的工
作逐步加强。
1999年,按照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根据自然村向中心村、山上村向山下村合理集聚及强化旧村改
造的要求,进行了第二轮村庄建设规划的修编工作。宣武乡大莱村、王宅镇要巨村等先后按照第二轮
村庄建设规划进行了旧村改造,拆除部分破旧民居,兴建村庄主干道,回建主干道两侧农居及公共建
筑,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2001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武义县域农村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
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乡镇的规划进行了新一轮修编。
根据1985年、1999年、2002年先后编制的3次村庄建设规划,农村建设按规划逐步实施,农村的道
路、公共建筑、市场商店、文化体育场所、医疗卫生站、学校、自来水、闭路电视和住宅的建设分期分
批完成,旧村改造和示范村建设也逐步展开。至2004年,武义有乡村道路810条,总长1469千米;办公楼
335个,大会堂92个,建筑面积59.8万平方米;市场25个,商店3966个,建筑面积41.2万平方米;文化体
育场室116个,建筑面积14.1万平方米;医疗卫生站(室)183个,医护人员204人;农村小学33所;农村
自来水厂5个;闭路电视开通5.1万户;住宅建筑面积826.8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37.5平方米。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村、小康乡镇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历史性任务。早在1993年,中共浙江省委根据十四大精
神下达了〔1993〕17号文件,要求在全省开展小康村、小康乡镇、小康县建设。1996年12月武义县摘
去贫困县帽子后,经过2年多准备,于1999年2月中共武义县第10次代表大会提出,武义要在2000年基
本实现小康,到2002年进入小康县行列。1999年3月县人大、政协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加快小康村建设步伐,对照省定小康村建设标准,1999年确保实现80个、力争实现100个小康村。”
武义县首轮小康村和小康乡镇建设启动。4月,建立武义县农村小康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
承担小康社会建设工作,按照“全面规划、重点帮扶、分类指导、梯度推进”的工作思路,继续深化
农村各项改革,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积极兴办第二、第三产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动和激发
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小康建设积极性。同年7月9日,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通
知》(县委〔1999〕30号文件),进一步作出了具体部署。
经过县农村小康建设领导小组的考核,县委、县政府于2000年1月28日下文《关于命名小康村的决
定》,命名星光村等103个建制村为武义县首批小康村。村名如下:
表4-10 武义县首批命名的小康村
序号 村名 序号 村名 序号 村名 序号 村名 序号 村名 序号 村名 序号 村名
1 星光村 6 蜈蚣形村 11 倪桥村 16 齐心村 21 水碓后村 26 敕令桥村 31 金星村
2 熟溪村 7 施坞村 12 桐二村 17 溪南村 22 古岭后村 27 桐三村 32 下王宅村
3 白溪口村 8 丁前村 13 王山头村 18 生水塘村 23 西田畈村 28 张宅村 33 金皮村
4 项山干村 9 县后村 14 江山村 19 胡处村 24 车门村 29 泉二村 34 向阳村
5 大坤头村 10 湖干畈村 15 巩宅村 20 草马湖村 25 金丝村 30 麻田村 35 塔石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