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108

水养殖持续升温”产业结构,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
                国内捕捞,加快渔船技术改造和更新换代步伐,渔船质量和装备明显提升,逐步实现渔船钢质化、大型

            化、现代化,1994年后基本淘汰木帆船。调整捕捞作业结构,改变传统的单一对网作业,发展拖、对、围、
            流、张、钓等多种作业形式,有适合不同区域、不同层次鱼类的20余种捕捞作业方式,捕捞产量突破100万

            吨,1998年达到129.41万吨。此后,捕捞产量回落。2000年,《中日渔业协定》生效;2001年,《中韩渔业协
            定》生效。伴随渔业资源衰退,作业空间萎缩,渔业劳动力过剩,2002年,国家出台渔船强制报废制度,9
            月,启动渔民转产转业工程。至2005年,削减海洋捕捞渔船1753艘,转产转业渔民技能培训11000余人。生

            产渔场向外海发展,全市渔船遍及大小黑山、济州岛、对马、日本海及中国钓鱼岛等外海渔场。远洋渔业公
            司从无到有。1985年,舟山海洋渔业公司4艘8101型渔轮参加国家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远赴西非塞内加尔渔

            场生产,揭开舟山远洋渔业序幕。现已扩展到四大洲及三大洋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业方式由传统过洋性拖
             网拓展到大洋性鱿鱼钓以及超低温金枪鱼钓等。初步形成捕捞、运输、加工、销售、后勤补给“一条龙”远
            洋渔业体系。舟山成为全国最大的鱿鱼进出口口岸,2005年,鱿鱼系列产品200余种,出口额10847万美元。

            现代化远洋渔业基地已具雏形。
                海水养殖作为渔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规模由小到大,逐步走上生态精养发展道路。形成围塘、滩涂、浅

            海养殖三足鼎立格局,养殖产量成倍增长。新颖、健康、高效养殖模式和新品种开发、引进。鱼、虾、蟹、
            贝、藻等品种达到40多种,已形成以大黄鱼、梭子蟹、对虾和贻贝为主的特色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成
            功培育出厚壳贻贝、三疣梭子蟹、岱衢族大黄鱼、舟山近洋黑〓、银鲳、条石鲷、半滑舌鳎、褐牙鲆等具有

            舟山海域特色的水产苗种,填补国内多项空白。
                渔业产品加工精细化,现代加工技术和工艺逐步取代传统落后加工方式,先后引进多条生产线,形成以

            单冻虾仁、鱿鱼丝、鱼片、鱼糜、烤鳗、海洋药物、鱼粉等加工为主的十大制品生产能力。产品远销日本、
            韩国、美国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2005年,出口水产品20.20万吨,创汇6.28亿美元。
                1989年后,在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一优两高”(优质、

            高产、高效)效益农业,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全市农业走
            上标准化高效农业生态之路。

                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随着市场化和农业效益化进程加快,以粮食为主的模式逐
            步向以蔬菜瓜果、特色林木、旱粮作物、生态畜禽“四大产业”为主的方向演变,呈现“传统农业减少、设
            施农业扩大、特色农业增加”趋势,种植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01年粮食种植计划取消后,蔬菜播种面积

            (0850公顷)首次超过粮食(稻、麦类)播种面积(7550公顷)。为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坚持基础做实、
             1
            结构做优、产业做强。有序推进十大种植(养殖)基地(白鹅、獭兔、柃木人工栽培、杨梅、皋泄香柚、普

            陀水仙、花生、无公害有机茶叶、金塘李、生猪养殖、水产养殖)建设。农机设施明显改善,农机化呈现整
            体推进、多元化发展格局,耕作、植保、排灌、农副产品加工、运输等机械发展较快。
                注重生态林业建设。20世纪80年代起,建立起多种形式林业生产责任制,造林形式由集体转向集体与个

            体并举。开展五期沿海(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2000年起,开展生态公益林规划建设。至2005年,国债人
            工造林2.37万亩,封山育林10.85万亩,停垦还林0.25万亩,低产林改造和迹地更新造林3.03万亩,完成林网林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