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109

带和绿色长廊工程76.7千米,面积0.19万亩。
                   引导、推进特色畜牧业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生猪、肉鸡、白鹅、奶牛以及獐等

               特色、优势产业日渐发展。
                   2005年,已建立舟山市优质瓜果蔬菜基地、定海优质高效晚稻杨梅基地、皋泄香柚高产栽培基地、浙东

               白鹅繁育基地、普陀水仙高品球基地、绿色佛茶基地、朱家尖鹌鹑养殖基地、野生獐驯养繁殖基地等十余个
               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六





                  1987年,舟山撤地建市,编制《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1987—2000年)》,1989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
               2000年编制完成《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城市建设事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

               “大岛建、小岛迁”战略,“中心城市现代化、本岛城乡一体化、主要大岛城镇化”,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优化。
               新城建设有序推进,定海、普陀城区功能完善,岱山、嵊泗县城集聚功能增强,中心城镇繁荣,渔农村面貌
               一新。

                  1989—2005年,城市建设累计投入57.25亿元,其中新城建设投入15.5亿元,新(改扩)建道路320千米,
               城市园林绿地达1760公顷。城乡新建住房建筑1122万平方米。市区建成区面积扩至51.80平方千米,城市化

               水平55.06%,建成区人口28.43万人,人均住宅面积32.22平方米。水、气、电设施配套完备,供水和供气普及
               率分别为99.83%和98.65%。人均道路面积14.84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10.48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和粪便
               处理率分别为94.76%和97.22%。与1988年相比,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日生活用水量、道路面积和绿地面积分

               别增长86.5%、138.12%、131.25%和550.93%。
                   1989—2005年,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建设发展。以本岛交通为枢纽,以水运为主,海、陆、空协调发展

               的立体交通格局形成。从全市2小时岛际交通圈到康庄公路进村,到连岛跨海大桥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运输
               网络和市场体系。
                   海上客运交通高速便捷。海运运力结构优化,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发展。2005年,有货轮1457艘(含

               客货轮、油、拖船),净载重量187.84万吨。国内货运航线遍及全国沿海各大港口及长江下游一带,南至湛
               江、香港,北至大连、丹东,西进长江通航芜湖、武汉等江岸城市。国外航线至日本、巴拿马、新加坡、韩

               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公路运输网络完善,运输能力大幅提高。经过新建、改建、扩展,完善了以舟山本岛为重点的主要经济
               大岛的公路主骨架建设,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即通村公路),推进了城乡公交一体化。2005年,全市通车总

               里程951.99千米,其中国道1条、省道2条、县道65条、乡道79条、专用公路36条。公路密度66.11千米/百平方
               千米。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