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0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240

和11.3%,且降水强度小,形不成径流,如实施水库建设,仍受降水量及时段分布的限制,保证率不高。而建
            设大陆引水工程,把握性大。姚江大闸以上控制集水面积有191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从姚江大闸排弃水量为

             11.34亿立方米,即使碰到1967年、1968年那样的特殊干旱,一年中也有4亿立方米弃水。因此,从姚江引水,
            水源更有保证。

                 其三,本岛建库,水价高,政策处理难度大。在本岛建库不计配套水厂,单方水造价比姚江引水略高。
             以新建白泉潮面水库为例:建库加上配套管道及水厂,需投资3.05亿元,年可供水量1360万立方米,单方水

            造价22.47元。如仅建造水库,不计配套,需投资2.70亿元(包括输水管),单方水造价也需19.1元。姚江引水
            总投资3.16亿元,年可供水量2000万立方米,单方水造价16.61元。而且建设潮面水库涉及2100亩土地补偿和

            657户2327人拆迁和安置,是一项庞大而烦琐的移民工程;而姚江引水的一个抽水泵站、两个加压站及有关
            建筑物占地约64亩,沿途埋管只需做青苗赔偿及临时占用补偿、拆迁工作,政策处理相对较少。两者投资虽

            差不多,而工作量大小和涉及的人力、物力却无法比拟。
                其四,实施大陆引水工程时机成熟。1995—997年的连续干旱牵动了全市上下,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一个
                                                      1
            难得的机遇。舟山干旱惊动了中央和省领导。原水利部部长钮茂生专程来舟山视察旱情。省领导柴松岳、刘
            锡荣、张启楣多次来舟山了解军民用水情况。钮茂生在听取省水利厅汇报时指出:“半个世纪解决不了舟山吃

            水问题,还用17元一吨代价装水,怎么承受得了,部里出一点钱拿5000万元。舟山是军事要塞,有儿万部队
            在保卫祖国,要保证用水!”时任代省长柴松岳对舟山实施引水工程做出批示:“尽快上马,早出成果。”这表

             明上级领导对舟山军民吃水困难已高度重视,有利于舟山解决吃水问题。另外,舟山的干旱也得到宁波市委、
            市政府领导关注,一致同意舟山从宁波引水。连续儿年干旱使舟山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1994年干旱造成
            全市经济损失7000万元。1995年、1996年长时段连续干旱,给全市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创下历史之最,渔、

            农、工及旅游均损失惨重。全市1995年损失经济产值1亿元;1996年损失经济产值10亿元、利税1亿元。连续

            儿年的干旱,舟山军民深受其苦,广大干部群众迫切希望政府及时解决吃水问题。实施大陆引水工程顺民
            心、合民意,可以说是人心所向、水到渠成。建材市场也有利于大陆引水工程实施。1996年、1997年建材
            市场已进入低谷,有利于节省投资。上述情况都是难得的机遇,因此,必须抓住机遇,尽快实施大陆引水

            工程。








                                                      前 期 工 作





                市领导班子极为重视大陆引水工程。1997年8月初,市政协主席姚德隆带领在舟山的省政协委员和市政协
            委员实地考察大陆引水的取水口、入海口和岸点,并向省政协提交了关于舟山大陆引水工程的提案。1997年

             11月10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大陆引水工程,最终确定建设大陆引水工程。12月,市人大常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