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6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236
西堠门大桥是舟山大陆连岛工程中技术要求最高的跨海大桥。
西堠门大桥桥位区海面宽阔,气候复杂,每年有3~5个台风“光顾”。为了攻克大桥的抗风性,在现场建
造70米高的风观测塔,委托省气象部门对西堠门水道每年的风参数进行研究;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和西南交通
大学进行风洞试验研究;邀请丹麦科威公司进行第三方风洞验证试验;邀请日本长大公司在结构和受力方面
进行咨询评估……经过一系列试验和研究,最终比对和检验出最佳抗风性能的大桥设计方案——采用分体式
双箱断面钢箱梁,中间开槽6米;桥塔不采用常规的矩形,而是在四个角设70×70(厘米)倒角。1∶208的全
桥模型风洞试验最终给出了令人欣喜的结论:即使风力达17级(风速为56.1~61.2米/秒),大桥也未发生颤振
现象,大桥的颤振临界风速超过每秒88米。西堠门大桥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分体式钢箱梁悬索桥,是以中
央开槽技术解决大跨径悬索桥颤振稳定性问题的首次实践。这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依托西堠门大桥建
设开展的“跨海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成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中仅有的两个桥梁项目之一。
西堠门大桥创下的第一还有许多:中国最长、最重的主缆,中国直径最粗、强度最高的钢丝绳吊索,钢
箱梁连续长度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国内首次采用直升机牵引先导索过海(其中放索系统与直升机分离模
式为国际首创),首次实现不封航作业,有世界上最大行程的桥用阻尼器(1.1米)。
金塘大桥 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设计,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集团第一第二第四航
务工程局、广东省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及浙交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承建,广东虎口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中铁武
汉大桥工程咨询监理公司、铁道部科学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及南华建设监理所等监理。该大桥起自金塘岛上雄
鹅嘴,经金塘化成寺水库、茅岭、沥港水道,然后跨越灰鳖洋至宁波镇海老海塘,与宁波规划建设的沿海北
线高速公路相接。全长26.54千米,其中跨海大桥长18.27千米,金塘侧接线长5.511千米,引桥1.007千米;镇
海侧引桥长1.667千米,是继杭州湾跨海大桥、东海大桥之后的中国第三长跨海大桥。全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
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为80~100千米/小时。桥、路宽24.50米,其中金塘互通立交至终点段桥(路)
宽26米。全桥设3个通航孔,主通航孔桥为主跨620米的半漂浮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净高51米、净
宽544米,可通航5万吨级以下船舶,时为世界上位于外海的最大跨径斜拉桥;东通航孔桥为主跨216米的连续
钢构桥;西通航孔桥为主跨156米的连续梁桥。
2005年9月30日,金塘大桥非通航孔桥试桩工程第一根钢管试沉桩开锤。11月25日,主通航孔桥海上施工
平台打下第一根桩。2006年9月,主通航孔桥索塔桩基(钻孔灌注桩)完工,开始钢套箱安装和承建阶段。两
个索塔墩基础均为超长直径变截面嵌岩桩。11月,大桥非通航孔预制墩身开始浇注。12月30日,完成主通航
孔下部结构施工,首个预制墩开始安装在西通航孔桥西侧。非通航孔桥将安装428个预制墩身,并采用现浇混
凝土湿接方式与承台连接。2007年2月,在距宁波镇海约5千米处的非通航孔桥上架设第一片预制混凝土箱梁,
从而开始大桥上部结构施工。大桥上部长18.27米,其中14.1千米为60米跨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需架
设预制混凝土箱梁470片(每片自重1575吨)。3月18日,主通航孔桥索塔开始混凝土浇筑。至2007年底,完
成架设混凝土箱梁310片及60米跨非通航孔桥的桥塘身浇筑,主通航孔桥的2座标高达210米的索塔封顶,全面
进入钢箱梁、斜拉索安装阶段。2008年6月4日,全长330米的西通航孔桥贯通。6月30日,93段钢箱梁最后一
个梁段完成焊接,大桥主通航孔桥贯通。7月15日,60米跨非通航孔桥混凝土预制箱梁全部架设完成,大桥海
上部分贯通。2009年2月,全长2302米的镇海侧引桥最后一跨现浇箱梁施工完成,大桥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