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9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239

天数250天,年均取水量2160万立方米。设有三级泵站。取水泵站位于宁波市庄桥镇李溪渡村梅林水厂附近,
               输水管道从取水口取水跨越江北、镇海两区,至镇海岚山水库附近海岸,经岚山一级加压泵站增压后入海,

               穿越杭州湾灰鳖洋海底,从舟山岛西北部马目黄金湾附近海岸上岸,再经原水预处理和马目二级加压泵站增
               压后沿舟山本岛西部海岸线至岑港水库。输水管路全程采用有压输水、单管敷设,陆上为直径1000毫米预应

               力钢筋混凝土输水管道,跨海为DN1000焊接钢管输水管道。管径1米,管路全长67.34千米,其中宁波陆上段
               16.62千米,跨海段36.36千米,舟山陆上段14.36千米,取水泵站总功率为3×310千瓦(两用一备,下同),岚

               山一级加压泵站总功率3×850千瓦,马目二级加压泵站总功率3×550千瓦。工程批准概算3.177亿元。








                                                     大 陆 引 水 缘 由





                   舟山是水资源相当贫乏的海岛地区,由于陆域面积狭小、无过境客水、降水量少且年际分布不匀,水资
               源人均拥有量仅为613立方米,只有全国、全省平均量的四分之一。为缓解舟山供水紧张状况,历届党委、政

               府做了大量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大力开发本岛水资源,使本岛水资源开发程度达39%。特别是从
               1995年起,投入资金达1.02亿元,突出抓好“四库两道”(即:新建岑港水库,扩建城北水库、临城陈岙水

               库、展茅大施岙水库,整治舟山岛东部临城、勾山、展茅区域河道,敷设沈家门至平阳浦的输水管道)蓄供
               水工程,年可供水量增加650万立方米。但是,随着舟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渔
               业、旅游业、国防建设等所需用水量大幅度增加,仅靠现有水利工程提供的水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

               需求。现状年,水量保证率在75%时,缺水量为1800万立方米;水量保证率在90%时,缺水量为4700万立方

               米。实施舟山大陆引水工程,既是应急抗旱的需要,更是着眼长远、从根本上解决海岛水资源不足的有效措施。
                   因此,省政府规划“从富春江引水,解决浙东地区供水困难”时,把舟山也列入此项工程范围。根据这
               一总体方案和1995年、1996年旱情实际,1997年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舟山发展水为先”的战略思想,并

               拟订先期尽快实施大陆引水工程以解决舟山供水困难的方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的高度重视。
                  实施大陆引水是从根本上解决舟山发展用水需求的工程措施。

                   其一,舟山属资源性缺水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全市曾出现干旱38次,平均1.3年就要发生
               1次。根据舟山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提供的数据表明,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即使完全充分地开发本地

               淡水资源,仍满足不了舟山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淡水的需求,因此,寻求从大陆引水是从根本上解决舟山缺水
               的必然选择和途径。实施大陆引水,再与本地区蓄水工程联合调度运行,可以起到以丰补歉作用,对缓解舟

               山日益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又能与将来的富春江引水工程相衔接。
                   其二,水源可靠。舟山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匀,实施大陆引水比本岛建库的水源更可靠,供水保证率更高。

               1995年、1996年,本岛降水量分别为1226.1毫米和1201.8毫米,分别比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355毫米减少9.5%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