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9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379
壳板4块,分区明显,成体壳表面深鼠灰色,壳质较疏松,壳口略圆而大,壳底多孔,腊质,幅部狭,顶缘
很斜。
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 Leach)。俗名:两公婆。近似蟹类,又同蟹类有很大差别的甲壳动物,最
大个体的头胸甲长可达600毫米以上。体由头胸皿和腹部组成,前后两体部的背面皆覆以硬甲,背面为凸形,
腹面为凹形,体末端突出一枚长大而呈剑形尾状刺,故又称剑尾类。尾刺能自由运动,当背部贴地时,常用
此尾使身体翻转。头胸甲自其前缘至左右两侧缘成半圆形,两侧后端部向后突出成刺,正中线的前端有一对
中央眼(单眼),隆起线的中央刺空起外侧各有一个复眼。后体部背甲与头胸甲的交接处有一关节,可使腹部
稍向前屈曲。分布于北起舟山南至汕头的我国南方沿海,5—月为繁殖季节,常雌雄两个体成双成对爬行于
8
沿岸泥沙质滩涂上。
苔 藓 动 物
西方三 胞苔虫(Tricellaria occidentalis[Trask]),其群体分枝茂盛,呈树丛状,高达20~30毫米,双歧
分枝,节间通常由3~5个类虫体(或称个虫)组成,先端较长的节由6~7个甚至更多的个虫组成。个虫细长,
一般长0.4~0.6毫米,呈长椭圆形,前端较宽,向后变狭。附根较粗壮,由分枝中部和基部个虫背侧面始端的
根孔中生出,平行附着在海藻、贝壳、岩石、木桩、船底及其他基质上。对养殖业危害很大,附着船底会造
成污损腐蚀,危及生产。
美髯松苔虫(Caberea lata Busk),其群体呈树状或扇状,土黄色,高度可达50~60毫米。双歧分枝,分
枝无关节,年幼群体纤细,个虫2~3列;老成群体粗壮,个虫4~7列。个虫略呈长方形,其口径约为体长的
四分之三,呈椭圆形。附根从振鞭体外叶上的根茎中生出,沿分枝背中脊下行而汇集成束。以附根附着在海
藻基部、石块、贝壳、珊瑚、砾石等各种基质上。潮间带至水深30~80米处数量较多。
棘 皮 动 物
五角星 舟山海域俗称“五角星”的棘皮动物有两类。
骑士章海星(Stellaster equestris[Retzius]),因形状呈五角星,故俗名“五角星”。盘大,腕宽末端尖
锐,反口面很平,多角形背板上密生很细颗粒,颗粒间常夹1~ 2个瓣状叉棘,皮鳃成组地分布在反口面各幅
部骨板的间隙内,口面间幅部宽大,具多数腹侧板,各板表面覆细颗粒,身体密生石灰质骨板。栖息于数十
米水深的沙泥质海底。入药有清热解毒、制酸止痛功效。
罗氏海盘车(Asterias rollestoni Bell),形似五角星,体扁平,反口面稍隆起,盘略宽。腕5个,腕基部
稍收缩,末端尖细而翘起。背板结合为不规则网状,具很多结节。背脊短,排列稀疏,在腕的背中线上排列
成行,棘为尖锥形,或宽而钝,顶端截形,不具纵沟槽。反口面蓝紫色、淡黄色或淡红色,腕边缘色泽较淡,
口面黄褐色或淡橙红色。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的泥沙或石砾底。干品入药有制酸止痛、止泻、镇静作用。
海胆 舟山海域俗称“海胆”的有3种,可入药,有化痰散结、消肿功效。
细雕刻肋海胆(Temnopleurus toreumaticus[Leske]),形态变化大,从低半球形到高圆锥形都有。壳厚
坚固,壳径为40~50毫米,步带稍隆起,赤道部以上各步带板的水平缝合线上有大而明显的凹形痕,各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