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6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376
鞭腕虾(Hippolysmata vittata Stimpson)。俗名:条纹虾。体长25~40毫米,额角短,长度不超过头胸甲
的三分之二,头胸甲具胃上刺、触角刺及颊刺,腹部各节光滑,尾节基部甚宽,末端较窄,中央形成一小尖
刺,两侧各有两对活动刺。眼斜接于眼柄上,眼柄短。全身具有粗细相间的红色纵纹,颜色甚鲜艳,为此种
的特征之一。生活于泥沙底或沙底浅海,有时出现于河口附近及港湾中。
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Kemp])。俗名:白虾、河晃虾。体长30~50毫米,额角细长,基
部之鸡冠状隆起较短,隆起的前方特尖细,末端稍向上方升扬。头胸甲触角刺极小,鳃甲刺甚大。腹部各节
圆滑无纵脊。体色透明,腹部每节后缘有较淡红色横斑,尾肢上有红色纵纹。生活于淡水或半咸水中,夏秋
季繁殖,沈家门、桃花、葫芦一带盛产。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Holthuis)。俗名:白虾、青虾、晃虾。体形似安氏白虾,额角侧扁,
基部三分之一鸡冠状隆起,上缘具6~9齿,其前方光滑无附加齿,下缘具3~6齿。尾节末端极为尖细,呈刺
状,尖端两侧具微小刺。体微带蓝色或红色小斑点,腹部各节后缘颜色较深。分布于沿岸低盐浅水滩涂,一
年多次产卵。为舟山海区虾类优势种之一。
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Yu])。俗名:桃红虾、红虾、花虾、红丝虾。体长40~60毫米,体型
较短,步足细长,额角长度等于或稍长大于头胸甲,上缘基部平直,末端三分之一基细,稍向上方升起。眼
宽,眼柄粗短,体透明,微带淡黄色,具有棕红色斑纹。每年4—月为繁殖期,主要分布于舟山北部岛屿附
8
近的岩石岸浅海河口低盐水域。
龙虾。舟山海域有龙虾种类二:锦绣龙虾(Panulirus ornatus[Fabricius]),头胸甲前部背面有五彩花
纹,腹部背面有棕色斑,步足棕紫色,有黄、白色圆斑,这是同其他龙虾的不同处,额板上有2对粗棘,最大
体重可达四五千克,为夏秋季抱卵繁殖。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 Holthuis),体长20~40厘米,体重
500克左右,头胸甲粗大,略呈圆筒状,腹部较短小,背腹稍扁,尾部常曲折于腹下,步足指节全呈粗爪状,
无真正的鳌,游泳足已退化,失去游泳功能,常在海底或岸边爬行,是中国龙虾中最重要的经济种。
日本美人虾(Callianassa petalura Ortmann)。俗名:蝼蛄虾、虾爬子。体长30~60毫米,额角甚短,呈
宽三角形,末端较宽。生活于沙底或泥沙底的浅海或河口附近,多穴沙泥而居,潮线附近较平坦处甚多,春
夏季繁殖,舟山各港湾均有分布。
豆形拳蟹(Philyra pisum de Haan)。俗名:和尚蟹。头胸甲圆球形,背面中央隆起,有少数圆头颗粒突
起。螯足粗壮,雄比雌大,长节呈圆柱状,背面基部及前后缘均密布颗粒,腕节的背、腹面隆起,掌节扁平。
步足近圆柱形,光滑,末端尖锐。头胸甲长、宽为24、26毫米左右。栖息潮间带泥沙滩上及普陀山、蚂蚁岛、
朱家尖各海滩均有分布。
橄榄拳蟹(Philyra olivacea Rathbun)。俗名:舟山拳蟹。头胸甲长度大于宽度,呈橄榄形,背面隆起,
表面有粗糙颗粒,眼窝小而圆,眼柄细长。螯足表面有颗粒,腕节短小,背缘平直,腹缘隆起。每年6月间产
卵、繁殖。
七刺栗壳蟹(Arcania heptacantha[de Man])。头胸甲长度与宽度略相等,呈斜方形,表面密布细小颗
粒。眼窝小,外眼窝长齿呈三角形,不很突出。步足长节有微细颗粒,其余各节均光滑。生活于水深50~100米
的泥沙底上,是舟山近海蟹类优势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