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7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377
逍遥馒头蟹 (Calappa philargius[Linnaeus])。
俗名:雷公蟹。头胸甲表面甚隆,具5条纵列的疣
状突起,侧面具软毛,前侧缘具锯齿约12个,后
缘及侧缘具15个三角形齿。螯 足大,不对称,步
足细短。头胸甲长、宽为52、77毫米左右。生活
于30米以下水深的沙质或泥沙质海底。
红线黎明蟹(Matuta planipes[Fabricius])。
俗名:花蟹。头胸甲略呈椭圆形,两侧中央部各
有一个巨大直刺,向左右突出,甲面呈淡黄色,
有紫色的网状纹,眼窝广大,背缘稍斜腹缘有短
毛。螯足强壮,步足桨状。头胸甲长、宽为38、 图1-9 三疣梭子蟹
36毫米左右。生活于海水较清的底层海区。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Miers])。
俗名:枪蟹(图1-9)。头胸甲呈梭形,稍隆起,
表面具分散颗粒,在鳃区的较粗而集中,背甲疣状突起共3个,前侧缘具9个刺,最后一刺特别长大,呈刺状。
螯足发达,长节呈梭柱形,前缘具4个锐刺。最后一对步足呈桨状,长,腕节均宽而短,前节与指节扁平,各
节边缘具短毛。栖息水深10~30米的泥沙质海底上,4—7月为产卵季节。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Forskal])。俗名:青蟹。头胸甲横椭圆形,表面光滑,青绿色,胃区及心区
间有明显“H”形凹痕。螯足十分巨大,左右不对称,前3对步足的前后缘具有长刷状短毛,第四对前节与指
节扁平,呈桨状,善于游泳。喜食腐肉、藻类及其他植物碎片。全年产卵,以5—月为高峰。
7
日本鲟(Charybdis japonica[A.Milne Edwards])。俗名:海鲟。头胸甲呈横卵圆形,表面隆起,体灰绿
色,额缘齿除眼窝内缘的三角齿外,其他6个齿扁平而锐,最外者最小,螯足壮大,不甚对称。步足各节背、
腹缘均具刚毛,游泳足的长节后缘近末端处具一锐刺,前节与指节均扁平,呈桨状。头胸甲长、宽为60、 90
毫米左右。生活于低潮线有水草或泥沙的水底,或潜伏于石下。
特异大权蟹(Macromedaeus distinguendus[de Haan])。头胸甲呈横卵圆形或似褶扇,表面隆起,各有
浅沟为界,甲表面多横向皱纹,由细颗粒组成。螯足均不对称,长节背缘锋锐。步足短而侧平,具颗粒,指
节除尖端为角质外,均密具短毛。头胸甲长、宽为13~20毫米。生活于低潮线石下或岩石缝中,为舟山习见
底栖蟹类之一。
肉球近方蟹(Hemigrapsus sanguineus[de Haan])。头胸甲近似方形,表面有颗粒及血红色斑点,后半
部较平坦,颜色也较淡。前胃及侧胃区隆起,前鳃区前缘具4个小而浅的凹点。螯足雄比雌大,头胸甲长、宽
为29~34毫米。为舟山沿岸岩石潮间带最普通蟹类。
平背蜞(Gaetice depressus[de Haan])。头胸甲扁平,表面光滑,前半部较后半部宽,后侧部具横行细
皱纹,近第四对步足的基部有一条短颗粒隆线。第三腭足长节与座节之间的节缝斜行,为此种蟹的主要特征。
头胸甲长、宽为20~26毫米。栖息海滨潮间带石块下,6—7月为产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