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3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473
面积3.8平方千米鲁家峙岛与本岛连为一体,沈家门城区范围也得以向南扩展。
仙洲桥 原名对港桥。位于岱山县高亭镇沿港中路与蛤蚆山间,横跨高亭港,是高亭镇通向蛤蚆山的
通道。1976年始建,木结构桥梁。1977年6月,改建为1墩2孔,宽5米,钢筋混凝土结构。1979年再增1孔,但
效果不佳。1984—985年,拆桥再建,全长187米,其中主体桥长82米,净宽7.5米,2墩2孔,桥面分设车行
1
道和人行道,最大负载量20吨。至2002年,因年久失修,桥杆断裂,桥面破损,安全隐患显现。2003年6月,
新建仙洲桥,2004年8月完工。总投资1200万元。桥总长91.84米,单幅桥,其中主桥长55米,宽22.1米,双
向四车道。设计荷载汽车- 20级。
李柱山桥 位于嵊泗县李柱山至泗礁山岛,是李柱山码头配合工程。1974年8月建成双曲拱式混凝土结
构跨海桥,2墩3孔,净跨22米,长78.4米,高9.5米,宽4.5米,设计荷载汽车-10级。1995年4月,嵊泗县交通
局投资100万元在李柱山桥的原址上又兴建第二座桥,为连体桥,是年10月竣工通车。桥长68.04米,宽8.1米,
车行道宽7.5米;上部分为3孔30米后张法预应力简支空心板,下部桥墩采用方形截面双柱墩身,基础为扩大基
础,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30千米/小时,设计荷载汽车- 20级,挂车- 120。
7级地震烈度设防。大桥建成后,扩大了李柱山客运港区,为进出港区的车辆提供便利条件。
金青跨海大桥 又名“剑门大桥”,位于嵊泗县泗礁岛与金平岛之间,起于菜园镇青沙村海岸,经老虎
山沿金平岛,终至嵊泗中心渔港防浪堤,跨越剑门水道。1999年1月动工兴建,2001年7月竣工投入使用。投
资3500万元。全桥长2.7千米,其中大桥长600.4米,桥面净宽8.5米;车行道宽7米,人行道宽2×0.75米。按
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30千米/小时,设计荷载汽车-20级,挂车-100。7级地震烈度设防。主跨
90米,主桥孔净高13.5米,可通航标准干舷高度12.1米的渔船、运输船。
第 四 节 道 路 交 通
公 路
1988年底,境内通车里程总长774.72千米,其中329国道舟山段1条,长34.32千米;省道2条,计32.32千
米;县道47条,计404.44千米。1989—005年,对国道、省道、重点县道等干线公路进行改造,提高公路等
2
级和通过能力,329国道舟山段二级公路改扩建为一级公路,73省道四级公路改建为二级公路,新建舟山环
岛公路(图3-14)、跨海大桥接线公路,新建县道一级公路1条,新建或改建二级公路13条,县道里程数增
长;建设乡村康庄工程,17年间全市新建、扩建乡道等各类各级公路103条,公路通车环境逐年好转。至2005
年底,全市通车总里程951.99千米,其中329国道舟山段1条,计43.22千米;定海(三官堂)至西码头、定海
至岑港等省道2条,计30.30千米;县道65条,计559.51千米;乡道79条,计266.81千米;专用公路36条,计
52.14千米。公路密度66.11千米/百平方千米,居全省之最。
尚在建主要县道有:定海白泉至沈家门(图3-15)、舟山连岛工程接线紫微至盐仓段、长峙至螺门、普陀
六横山西至礁潭、普陀桃花岛龙头坑至乌石子、岱山东沙至燕窝山、岱山前岸至双合、秀山红岩至九子公路等。